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共发展了几个阶段?越详尽越好,带图片!

2022-08-20 综合 99阅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 军服发展史
决裂旧时代红色的服饰
人民军队在成立之初,并没有自己的军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起义部队大多数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为和旧军队区别开来,起义部队官兵每人系一条红领巾。同年的秋收起义中,由农民自卫军、工农义勇队组成的起义队伍穿着各式服装,但都佩戴着红布袖章。红领巾、红袖章,代表着与旧时代的决裂,象征红色的军队。
创造新历史红军的象征

新四军军服
红军初期的服装主要靠自制或从敌人手中缴获而解决,没有统一的样式。红军制作军服的材料来源:一是从城里买来;二是把打土豪没收来的衣服和布料加以改装。红四军在1929年3月攻下了闽西重镇长汀城后,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中山装式,下有两个口袋)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赶制了4000套军装——在军衣的领子上缝上2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五角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红军服装是灰色粗布中山装,戴八角帽;缀布质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1929年5月1日,中央苏区的红军为了纪念列宁逝世5周年,在红领章和红帽徽周围镶了黑边。以后,各根据地红军的服装据此逐渐统一,颜色多为灰色。
红军军装和小八角帽的设计者是山西省榆次市西赫村人赵品三,他是榆次最早的党员之一。第3次反“围剿”后,赵品三调到中央红军学校任俱乐部主任,时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瑞金卫戍区司令、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的刘伯承,有感于红校学员着装的杂乱,把设计军服的任务交给了他。赵品三开始时仿照苏联红军军服样式设计,上衣是紧口套头的,很不适合南方的气候。后改为开襟敞口的,并缀上红领章,军帽用适合中国人脸型的“小八角”式列宁帽,帽中央缀一颗红五角星。赵品三设计的军服,得到了刘伯承的认可,并随之普及开来。
抗日精忠情 臂章标身份
抗战全面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服装、标志基本与国民党军队相同。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八路军佩戴“八路”长方形臂章,新四军佩戴“新四军”或“N4A”的臂章。八路军的军服颜色多为土黄色,新四军多为灰色。干部与战士的衣服样式仅在口袋上稍有区别。抗战初期,八路军戴的直筒加围的圆顶帽上佩有国民党军队的小帽徽,后逐步取消。
战略反攻后首统服样式
在解放战争后期,军需工厂已粗具规模,为全军统一服装样式、统一生产、统一供应提供了物质条件。1948年12月,军委后勤部召开全军后勤会议,将军服确定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标志符号由臂章改为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黑字白底红边的布胸章,帽子改为圆形短檐帽(即“解放帽”),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 - 各时期军服
50式军服 女装引潮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根据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要求,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设计出新的军服和帽徽,1950年1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1950年军服装备部队,50式军服按陆、海、空军干部、战士和女军人区分,并有夏服和冬服之分,陆、海、空三军佩戴统一制式的帽徽和胸章。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次有了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其中,女军人的夏服和冬服——连衣裙、立翻领、套头式、长袖、中腰有布制腰带、裙子下摆长及膝盖以下、双排十粒扣、紧袖口、西式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我国女性最流行的服装样式。
55式军服 走向正规化

八路军军服
1953年1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实施军衔制度准备工作的指示》,总后勤部担负研制军衔服装的任务。军衔服装参照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军服样式,结合我国服装特点进行了设计。55式军服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分礼服和常服两类,礼服配发校官以上军官。以后经过10年不断改进,55式军服日臻完善,迈出了我军军服向体系化、系列化发展的第一步。
1958年和1964年,先后对55式军服用料、领章样式、冬服结构等作了一些变动和改进。主要有:1958年将士兵的船形帽改为解放帽,军官平时戴解放帽,佩带新式领章;各级军官的夏常服和尉官的冬常服用料,均改用棉平布。1964年,为部队配发了由罩衣、紧身棉衣、绒衣等构成的多层次冬服,取代了以往的“老棉袄”。
65式军服 史上最知名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我军新的帽徽、领章和部分军装样式的决定。全军官兵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称之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取消大檐帽和女军人无檐帽,全军男女军人均戴解放帽。海军军服样式改为与陆、空军相同,颜色为深灰色。当时,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女军人军服衣料、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上衣口袋区分干部和战士,以领子区分男服女服。这是我军军服发展史上的一个倒退。
但65式军服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军影响最大的一代服装。一是装备的时间最长。从1965年至1985年,65式军服包括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军服,整整实行了20年。二是发行量大。这20年间是我军兵员最多的时期,累计应该有数千万名解放军官兵穿过65式军服,而民间各种仿制的更数以亿计。解放帽和军用挎包成了年轻人的时尚,绿军装形成了全球史上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服装流行。我军65式军服代表了一个时代,许多国家的军服都曾借鉴了65式军服的优点。毋庸置疑,在世界军服发展史上,中国的65式军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74式军服 引领衣流行
1971年,我军自行研制了涤纶、锦纶、棉花三元混纺府绸夏季单衣面料(涤纶占50%,锦纶占17%,棉花占33%),总后勤部1971年6月4日批准采用这种合成纤维纺织品制作的军服定型和批量生产,定名为71式军服,军服颜色也由深棕绿改为草绿色。这期间,海军的灰色军服由于没批准,而恢复了1955年的服装样式。与棉布相比较,这种俗称“的确良”的三元混纺布新式面料,挺括、不缩水、洗后易干、颜色鲜艳、不易褪色,深受广大指战员的喜爱,这是我军军服面料一个质的飞跃。71式军服提高了军服牢度,改善了外观,减轻了重量,使我军军容得到了较大的改善。1974年又为女军人夏季配发了裙子,1975年女军人着夏服时开始戴无檐帽。
74式军服的影响除了西沙群岛海战以外,恐怕最大的影响就是对中国妇女服装的影响。受65式军服男女不分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中国妇女的服装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男性化的特点,无论冬夏,女同志都一律穿长裤。即使天气再热也都如此。女兵军服出现了裙子,自然引起了地方妇女的心动和眼红,此后,女同志的裙子开始部分恢复。军服的变化牵动了整个国家人民服装的变化。
78式军服材料新革命

78式军服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我军体制单一、样式呆板、面料落后的服装势在必行。1978年我军服装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化纤材料的使用,经过研究选样品,部队试穿,征求意见,于1977年12月上报军服改革方案,名为78式军服,并投入生产。78式军服是我军军服使用材料上的一次革命。它不仅为国家节省大量棉花,而且由于化学纤维机械性能优良、抗皱、抗霉蛀,使军服牢度好、挺括保型、易于储存,使冬夏服重量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储存安全性等有很大的改善。78式服装装备全军后,使单兵行军负荷得到较大幅度减少,寒区减轻15.6%、温区减轻12.6%、热区减轻19.2%;夏季行军负荷减轻了19.5%。
85式军服改革旧样式
从1981年开始,我军着手新一轮军服改革工作。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改革方案,1985年新式服装装备部队,简称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干部、战士增发制式衬衣,增发大檐帽,解放帽作为工作帽予以保留;圆形“八一”徽和军种肩章、领章取代了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师、团职干部配发了混纺毛料夏服、冬服和大衣,军职以上则为纯毛料。营职以下干部和战士服装仍有涤棉织品。85式军服用料、服饰方面虽有一定的改善,但它仍是单一的军服体系,只有常服,没有礼服和作训服,不能满足部队作战、训练等不同需要,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军服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87式军服现开放意识
1984年1月,中央军委在批准85式军服定型生产的同时,确定我军服装应逐步实行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化。1987年8月,87式军服定型投产。1988年4月,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为配合军衔制的实行,同年8月起,全军陆续装备新军服。87式军服是在认真分析我军服装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历次服装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外军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家资源、技术水平、设备条件、材料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论证之后形成的。它根据经济、适用、轻便、耐用、美观、配套、创新的原则,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常服、礼服、作训服系列,可以满足军人在平时、战时、礼仪等不同环境、不同场合的需要。
87式军服除了三大类服装,还包括大衣、风雨衣、雨衣以及同上述服装所配套的针织衫、针织衬衣、衬裤、绒衣裤、棉衣裤、棉背心和各种特种服装等。它建立完善了我军军服系列,实现了军服装备配套化、品种和号型系列化。该系列军服改变了我军服装长期以来体制单一的落后状况,对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由于受到国家经济等因素的制约,87式军服系列只向部队下发了常服和作训服,而礼服未能装备部队,使我军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只装备两类军服的军队。但87式军服的夏常服改成了西服领,穿衬衣系领带,封闭了数十年的领口终于打开,它的背后是国家和军队全新的开放意识。
97式军服革新试金石

97式军服
1993年起,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与国际先进军服接轨的新一代军服。1997年5月1日起,97式军服装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采用了国际流行军服的分类,按功能主要分为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帽、服饰和鞋(靴)等9部分。97式军服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加美观大方,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新一代军服在服饰的整体设计上仍采用了“八一”、五角星、天安门、麦穗、松树叶、长城等图案,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中国共产常领导下,经“八一”南昌起义成长壮大起来的人民军队,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97式军服是对87式军服进行改革的试金石,而07式军服就是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设计的。
2004年底,全军士官、士兵更换仿毛料冬服。新式士兵常服采用全里、全衬的毛料服装制作工艺,衬料采用最新耐水洗粘合衬和增强造型的组合胸衬,这次换装同时为战士换发了采用新技术材料的仿牛皮皮鞋。我军原来的常服设计思想是强调常、作结合(在85式军服之前甚至是常、作一体),即常服也可在训练、执勤、劳动时穿着,因此不得不设计得宽大些,所带来的通病就是“肥腰、吊裆、粗腿”。而此次换装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提高新装的适体性,改善板型。新式男兵常服,与以前的同型号军服相比,胸围缩减了2厘米,腰围缩减了6厘米,臀围缩减了6厘米,上衣肩宽增加了2厘米,突出T字造型,更能凸显男兵的阳刚之气。新式女兵常服,与以前的同型号军服相比,胸围缩减了2厘米,腰围缩减了4厘米,臀围缩减了6厘米,突出X字造型,更能体现女兵的倩丽身姿。正是这些以厘米为单位的微小变化,使新式士兵常服一改以往拖沓、肥大的旧样式,显得威武精干、生气勃勃。2005年11月10日起,人民空军常服颜色由上棕绿、下藏青统一改为蓝灰色,其样式、用料不变,这次空军换装的服装被称为05常服。为适应未来联合作战和大联勤的需要,统一空军常服颜色,十分有利于三军各自特点的展示和识别,有利于联合作战行动的实施,也有利于部队训练和管理。
07式军服 历史性跨越

07式军服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礼宾服
经历了12次服装调整改革后,2009年国庆阅兵将士列装展示的07式军服,是我军建军以来换装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前夕,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8月1日起陆续换发07式服装,这是我军军服史上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改革,标志着我军军服建设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确定陆军军服的颜色,是这次服装改革调整中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最终确定的松枝绿色,既保持了我军传统的绿色,又加入了红军、八路军军服的颜色。绿色非常独特,也更加适合中国人的肤色。”领花、胸标、臂章等服饰的主色调,从过去的银色改成了金黄色,更有威严感,与冷色调军服更加搭配。作为中国军队重要的传统标识,国旗、军旗、军徽、长城、天安门、齿轮、麦穗等设计元素充分运用到了07式军服的标志服饰中,每种标识都具有传统寓意。新军服的大檐帽帽顶增加翘度,加上桃形的帽徽,表达出一种向上的力量。陆军大檐帽则去掉了沿用了20年的红色帽墙,使得军帽正中央的“八一”军徽显得格外闪亮。
07式军服的一大亮点是出现在军官胸前的级别资历章,色条和五星的模块组合体现出军官的服役年龄和级别,这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作训服用散摆式代替夹克式,女军人的卷檐帽代替大檐帽,海军军服首次使用袖子上的金黄色条纹表达军衔……新军服在充满中国特色的同时,细节上多处有国际元素。07式军服借鉴了外军军服经验,更符合国际军服发展潮流,成为中国特色和国际元素的最佳结合,既有军人特点又同社会相协调。提高了识别功能、增加了人性化设计,使用了更加素雅、隐蔽的表达方式。而07式军服不仅是外观的变化,更蕴含着穿衣的科学,它采用的耐久性弹性长丝、涤棉交织布等面料和包芯纱等技术,大大增强了服装的抗皱性和舒适性。而这些材料技术在国际军服研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