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流派众多,其中精神分析学是在心理疾病治疗过程中专门发展起来的学说,不仅在医学领域,更在整个人类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这个人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和他的几位弟子,已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师。如果我们对精神分析理论有所了解,那么不仅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还会在人生意义、文艺欣赏、哲学思想方面都获得深刻认识。何以如此?因为,精神分析是一门教你“如何认识自己”的学问,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你会感悟到普遍的人性,从而拓宽你的意识,心灵世界更加开放,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总而言之,它教你怎样摆脱痛苦与烦恼,走向心灵的幸福,人生的成功。故不光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需要精神分析,任何人都能够从精神分析中受益非浅。我们知道,20世纪涌现的许多文学家,画家,哲学家,在自己的文艺作品、理论著作中都渗透了精神分析理论的成果,如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卡夫卡的超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梵高与毕加索的画,等等,同学们若考上大学后接触到此类作品,就必须懂得一点精神分析理论才能理解。
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是从对人的潜意识(又译无意识)的发现开始的。潜意识,是相对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顾名思义,通常指一个人意识不到但确实存在的内在的精神领域。现代心理学已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自我所意识的到的一切,并不是精神世界的全部,相反,意识只是精神世界的冰山一角。弗洛伊德有过这样一个比喻:意识是浮在海平面上看得见的冰山的上端,更庞大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下看不到,则好比潜意识的内容。对潜意识的认识是人类科学史上少有的震憾之一,哥白尼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达尔文证实人类原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而弗络伊德则表明个人甚至也不是自已思想的主人,人更多是受内在的潜意识的作用,并不那么自觉的行动。这一点应该很好理解:同学们试想一下:你能完全左右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吗?有些想法不由自主在你脑海中浮现,驱之不去;强烈的感情一下子控制住你,让你忍不住的悲伤哭泣;更何况在夜晚,莫名其妙的梦境不断涌入你的睡眠里。种种迹象表明,一个人主观意识到的一切,只是精神世界的表象,实际上人的精神从来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复合体,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摆脱潜意识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意识是人特有的功能。动物是无意识的,它们靠本能行动。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独立的思想和意志。人类拥有意识能力大概是从几十万年前开始的,在此之前人类也几乎完全是受潜意识的支配。人类进化到今天,意识是否已强大到可以不必顾及潜意识的地步了呢?绝不。意识从潜意识分化而来,潜意识相当于意识的泉源,它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大根基。尽管你也许觉察不到,每个人都是意识与潜意识共同协调作用的统一体。我们不要以为潜意识比意识低级,潜意识是一个人更内在、更深刻的自我,它包含着数百万年来的智慧。大家想一下,蜜蜂没有意识,可它天生知道去哪儿采蜜,怎样筑巢;动物先天的本能就能让它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有些潜意识功能好的人甚至可以像动物一样预知危险从而避开危险,我们称之为第六感。人类的潜意识中包含着惊人的潜力,丰富的功能。一个意识与潜意识配合良好的人能够发挥更大的潜能,取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功。同学们都知道什么叫“灵感”吧,灵感就是应意识的请求,从潜意识中涌现的创造性思想,它突如其来,毫无逻辑,突破理性。任何重大的科学发现,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带有潜意识作用的明显痕迹。而一个意识过分压抑潜意识的人往往显得刻板,平淡,缺乏灵气。
精神分析学的研究表明,意识的发展离不开潜意识的支持,精神疾病、心理障碍的本质,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冲突,二者不能和谐共处、协调作用。双方的矛盾斗争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导致神经症症状的产生。一般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有意识,但意识控制不了潜意识,如强迫症,不由自主的陷入一个荒谬的念头,或者没有道理的反复做同一种行为,自己也知道这样不该,却就是左右不了自己的想法与行动,好象冥冥中有什么强迫他一样。而严重的精神病人则表现为理性丧失,完全任由潜意识的自发冲动支配,意识失去作用。
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与对立,绝非仅仅表现在有心理障碍的人和精神病患者身上,可以说,每个人都面临着意识与潜意识的调控问题。讲一个在学生中常见的例子,你也知道应该好好学习,主观上想坐下来专心读书,但就是管不住自己,坐不那,学不进去。这里想学习的愿望与努力是你的意识,而干扰你学习的种种思想情绪大多就是你潜意识作用的结果。再有一个人过于肥胖,想减肥,少吃一点,但看见食物就是忍不住,明明不饿吧,也要吃点东西,否则心里就躁动不安。结果减肥失败。这也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本人认为,肥胖症是心理原因所造成,与人平时的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吃东西实质上是一种消除内在的紧张焦虑的方式。所以不从心理上解决问题,用这减肥法那减肥法,只能见效于一时,过后必然反弹。)不过话说回来,潜意识不只表现为干扰你,阻碍你实现既定目标的东西,它也可帮你实现你的潜能,让你独特的个性得到发展。比如一个孩子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一听音乐就入迷,家长认为影响学业打骂他,也不能让他离开音乐,一有机会就投入音乐的学习之中,最后靠自修成为一名作曲家。这是潜意识对他的引导。因此潜意识无好坏之分,它超越人类价值判断,就相当于人的本能,你如果协调得好,善于和它共处,它便会带你到达快乐,到达幸福和成功;如果协调不好,它就会阻挠你,使你无尽烦恼,给你的未来投下失败的阴影。一句话,它可以使你上天堂,也可以使你下地狱,关键是人对它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意识的发展离不开潜意识的支持,个人的主观愿望和行为不能违背潜意识的规律,否则其成长和发展就要遭受挫折。意识的发展若是与潜意识的需求和谐一致,人就能充分发挥出他的潜能和个性。像所谓天才,天才天才,好像是上天赋予的才能,他们的智慧从哪里来?就是达到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与配合,潜意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很多艺术家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迷狂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可以说,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像天才那样出类拔萃,就是由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处理不好的缘故。其实每个人都有在他喜欢的领域成为天才的可能。
为了理解意识与潜意识为什么会不相配合乃至矛盾冲突,我们有必要了解人的精神结构。著名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人的精神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我们常说,“他生命力很强”,“他挺有活力”,这就是指一个人的精神能量比较充足的情况。反之,说一个人暮气沉沉,看起来无精打采,毫无生气,则指精神能量缺乏。精神能量的分配与流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人的意识可以指挥它、调动它到一定的方向和地方。比如,我们用意志命令自己投入到学习当中。长期的学习活动形成了能量流通的一个经常性渠道,我们就养成了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生命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生命力的释放寻找多种多样的表现,所以人需要各种社会活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归属和被关爱的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不论哪一种需要受到阻碍、不能满足,都可能造成人的心理创伤,形成心理障碍。现在不少家长一门心思让学生好好学习,常常不顾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或者期望太高管制过分,或者呵护关怀过度干涉过多,使学生其他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也导致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与冲突。人是一个整体,如果长期只关注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为了单个因素的满足而不惜牺牲其他,就会造成性格的扭曲,造就片面和畸形发展的人。
青少年的成长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发展自己的意识。从孩提时代懵懵懂懂的无意识状态走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增强意识能力,有目的的运用意识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完成社会交付的各种工作。对学生来说,主要就是积极主动的读书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逐渐适应社会。然而,意识的发展必须符合精神发展的规律,符合潜意识的需求。如果一个人的意识过于强大,潜意识被广泛压抑,他的生活就缺乏乐趣,生命力得不到表现的机会。这个时候潜意识就会起而反抗,抵制、干扰陷入片面发展的意识。大家都知道劳逸结合的重要性,同样精神能量的流动也不能老是只投入到一个地方,以致其他方面得不到养分。忽视潜意识的需求,为了外在的功利目的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心理处于长期压抑状态,人的能量系统就要变得不稳定;潜意识自发的寻找达到平衡的途径,精神能量会像水从高处流往低处一样朝相反的方向流动,导致主观努力失败,意识陷于紊乱,表现为神经症。
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有无数种,心理学中“人格面具”原型和“阴影”原型的冲突斗争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所谓人格面具,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社会的要求,为自己塑造的一种外在形象。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师长、同学或同事对自己的期望。别人希望你是什么样,你就表现为什么样,这样你就给自己戴上了一副“人格面具”。当人把自我认同人格面具时,表现为别人期望他表现的样子,表现出他“应该是”的那种形象。毫无疑问,人格面具是有意义的,一个人的成长必然面临社会化的要求,要能扮演好公众分配给你的角色,不然你就无法适应人群。可是如果一个人太看重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在人格面具上投入过多心理能量,那么这个人就活得很累很沉重了。他不顾自己内在的需求,隐藏自身不符合别人期望的一面,竭力表现为公众所要求的样子,刻意追求营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可是,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在潜意识里你本人真正的渴望是什么?久而久之连自己都忘了。从哲学上讲,这就叫“丧失自我”,俗语则说是“为别人而活”。显然,过于看重人格面具,会导致对个体内在的压抑,使人的个性丧失,生命缺少活力,使你感到自己不再是自己。这就是一种意识过于强大,压倒潜意识的情况。
但潜意识事实上是绝不可能被压倒的,它只不过是被迫沉入地下活动,并在暗暗酝酿对过分发展的意识的反抗。在人格面具趋于沉重的同时,“阴影”原型悄悄崛起了,对人格面具构成破坏和威胁。阴影,指的就是你隐藏的自我内在的一面,你的原始欲望与本能,也包括你的缺点毛病。人格面具越强大,阴影越遭到压抑,二者的矛盾对立相应会逐渐升级。你越是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高大正派,善良纯洁,你越不能忍受自己的缺陷,不能正视自身的原始欲望,对阴影的表现也就越来越压抑。例如有的人习惯性的有一些毛病甚至是邪恶的想法或行为,他不能正视,常常为自己的某些“罪恶”内疚和自责,可就是管不住自己,为此耗尽了大量精力。其实,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邪恶的存在也是有他的原因与道理的。人的本能不可处在长期被遏制状态,有压抑必然有反抗,这在心理学中也是一道真理。如果阴影得不到表现,得不到发展的机会,它就会以一种扭曲变态的方式反映出来。邪恶,其实是人的正当本能以不正当的方式发泄出来的结果。有时我们责怪阴影的可恶,源头恰恰可能出在人格面具的过于强大,以致压抑了阴影,阻碍了人的正当本能冲动的释放。如果我们懂得心理学的规律,懂得让人格面具与阴影和谐共处,潜意识与意识相互配合,邪恶也将从根源上被消除了。
比如黄勇这个恶魔,他杀了那么多人,惟一的目的居然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很酷的杀手,大家都很不理解。事实上了解一下黄勇生活的背景,他的生存状态,就可以明白一些原因。黄勇生长在一个贫穷的物质文化都很匮乏的乡村,29岁了,没有结婚,无所事事。但黄勇又和没头脑没文化的年轻人不一样,他受过一定教育,当过兵,喜欢画画而且靠自学还画得不错,还以玩游戏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以看出,黄勇,并不甘于像平常人一样生活,他的自尊心很强,性格比较高傲。但是,现实中的他实际上一事无成,还依赖父母养活,以平常的标准来衡量他是很失败的。另外,他的家庭在农村里地位低下,受人轻视,也许还遭到过欺负,又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潜意识为了补偿受挫的自尊心,就开始让幻想发挥作用:他把自己设想为可以左右人生死的杀手。在青少年中类似的幻想是很常见的:谁没有把自己幻想成很强大有力的人物?现实中受挫就在想象中满足一下自尊心,类似阿Q一样。但这种幻想过多,过频繁,就成了黄勇心头的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以致他把幻想变为现实。这是受害者的悲剧,同时也是黄勇本人的悲剧:如果黄勇能把他的能量投入到有意义的事物,靠现实中的努力来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尊心能得到正当满足,他就不会深陷幻想之中,靠杀人来塑造自身的强大形象。可见,在人格面具上得不到承认,得不到正当运用的精神能量就会转向阴影,以邪恶的方式表达和释放。我们若想避免罪恶,就必须明白潜意识对意识的影响与作用。
目前,高中学生的生活比较机械单调,来往于教室和住址之间两点一线,学习、吃饭、睡觉三部曲重复演奏,有一种普遍的压抑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很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生命力得不到合理的释放,精神能量也不自觉的要向其他方向流动,导致了学生很容易被外界的种种事物吸引。现实的沉闷造就了幻想的活跃,网络聊天,电子游戏及格调不高的小说等等都给了青少年极其强大的诱惑。青少年为什么容易沉溺于虚幻的境界难以自拔,与其学习生活的单调枯燥有关,活跃的生命力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充足的精神能量就开始转向虚拟的幻想。幻想对一个人其实有重要价值,它不光是科学和艺术创造的起点,还起到平衡心理状态的作用。但是,在毫无意义的幻想中不可自拔,对人的危害也非常之大。因此,在当前应试教育还占据优势地位,素质教育尚未有效施行的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懂得一些心理卫生知识,明白自我的精神倾向,尽可能的调整好心理,使精神能量的流动不再盲目,而是在遵循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指向有意义的目的。这样不但会避免心理障碍和神经症的发生,而且会使你的学习更有效率,情绪更加积极。否则,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你也许已步入危险的边缘,为未来的失败早早埋下了伏笔。
很多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根源出在高中甚至初中时期。例如马加爵,上学期间是个好学生,成绩超过一般同学,但只注重智力,忽略了社交能力的培养,情感得不到发展,以至上了大学后思想感情仍停留在孩提阶段,自我中心,和人缺乏沟通相处不好,最终走向极端将同学杀死。如果他懂得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明白他对同学的种种猜疑大多是自己的幻想,是潜意识中阴影投射的结果,也就不会对同学如此仇恨。马加爵算是学业优秀学生的悲剧。另一方面,有更多学生不懂调控自己的心理,厌烦学习的枯燥乏味就尽情投身玩乐之中,有的在网络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安慰,同样是不健康的表现。我也比较喜欢网络游戏,它的确可以起到娱乐放松的效果,但据我所知有不少人对在游戏中修练人物的级别,打到的东西津津乐道、孜孜以求,他们用在游戏中的成功代替现实的成功,游戏成了一剂逃避现实的麻醉药,这个危害就非同小可了。大家想想,在年轻时代的美好时光,把宝贵的精神能量不投入到学习成长中,而是消耗到完全虚幻的东西上去,浪费青春,毁灭前途,不亦同样可悲!?
那么,我们中学生面临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呢?这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每个人冲突的起因都不一样。但总的原则,是积极想法调控自己的心理,有意识、有针对性的改变本人的生活方式,为精神能量的有意义流动创造适宜的条件。仅以对待学习为例,你应该尽可能的挖掘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探索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从苦学变为乐学,让兴趣变成你学习的一个驱动力。如果你能让兴趣引领着你,就能做到以学习为享受,形成主观意识与潜意识愿望的合谐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潜意识不但不会干扰,反而会强有力的推动你去读书钻研,到达学习的最高境地--即古人所云“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话,你的学习效率就可能事倍功半,远非一般的努力可以比拟的了。
中学生在青春期这个阶段,面临的问题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种种问题。任何一个方面解决不好,都导致精神能量流向其他的地方,难以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待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必须多方了解,全面咨询,才可能明确根源所在。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有无数种,心理问题相应也有无数种类,这决定了我们解决心理问题,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