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的干部身份要看职位高低和单位推荐情况考虑是否转参公编。
1、事业编,和参公编以及行政编(不是一个考试类型),各地考试的时候,事业编是一个考试,参公和行政是一个考试。
2、具体到机关事务管理局,大多数地方的都是参公编制,但是单位是参公编不代表着里面全是参公编,像机关事务管理局这样的参公单位里,本身规定的编制中是还有很多很多事业编(专门设有给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司机等工勤人员的事业编,归属于机关事务管理局下辖的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名下)。
所以,单位通过参公审批了,正常情况下也只是少部分变成参公编,大部分还应该是事业编。参公编的话,相当于副科以上级别的领导应该是直接转,相当于科员级别的,估计要重新考或者领导讨论决定名单(不是规范的做法)吧,但具体到机关事务管理局,很少会出现等额全部转的情况。
扩展资料:
关于参公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原则上,我国公共部门根据不同的编制类型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然而,参公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例外,也就是说,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然而却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第6条规定,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另外,虽然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实行公务员制度,但是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参公人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公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