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波罗集市(SCARBOROUGH FAIR)》改编自一首十七世纪英格兰民谣,其起源可一直追溯到中世纪。它曾被英国民歌之父麦考选进他编辑的一本介绍英国民歌的书中。
后来英国民歌手马汀卡西(Martin Carthy)在原歌的基础上加进了自己的再创造(尤其是里面那优美的吉它伴奏),把它变成了一首非常优美的爱情歌曲。
歌曲作于六十年代末,是奥斯卡奖影片《毕业生》(THE GRADUTE,1967)的插曲之一,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越南战争),不难领会歌曲的内涵。
歌作者保罗.西蒙是六、七十年代青年的代言人。他曾在英国修习英国文学,文学底蕴深厚,因而其歌词文字意境深邃。
西蒙在英国时从卡西那里学会了这首歌。他又再创造性地把自己写的一首反战歌曲《山坡上》(THE SIDE OF A HILL)作为副歌和这首歌混在一起,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加芬克尔为副歌作了曲,成为歌中的“颂歌”部分。两人在录音时利用多轨技术把多个声部叠加在一起,使人声显得特别丰富。当年崔健在“七合板乐队”出版的一张专辑里曾翻唱过这首动听的歌曲。
据考证这首歌是由同期的Whittington Fair而来,并非真正的Scarborough Fair上流传的民歌。而之所以定名为《斯卡波罗集市》,是由于中世纪在斯卡波罗集市抓到的小偷或嫌疑犯,常常在一种街头法庭上被判处或在树上吊死。
于是后来衍生出Scarborough warning这个英文词组,意为“没有先兆”。而这首歌中,主人公的爱人似乎是不告而别,让主人公无从追寻,仿佛毫无先兆。
《斯卡波罗集市》表现的是一位在前线作战的士兵对恋人的思念,士兵请求去斯卡布罗集市的人带去对姑娘的问候。
在每一段歌词的第一句后,插入了一句看似毫不相干的唱词:“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正是这句歌词的反复出现,使歌曲的怀旧气氛被浓墨重彩,对斯卡布罗市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在歌曲中出现的和声颂唱,使得这首歌非常抒情。
士兵想着她会给自己带来一件细麻布衬衫。可是,她死了,他自己也会很快死的。明天没有阳光,也没有方向。
你要去斯卡布罗集市吗?一句普通问语,把“和平”与日常生活紧密链接,那是一片多么令人怀念的美丽风景——曾经的课堂,曾经的爱情,曾经的集市,曾经的一切的一切。
扩展资料
《斯卡布罗集市》是电影《毕业生》(1967年)的主题曲。一名女大学生在警卫队的枪口上,插上了一朵象征和平的鲜花,然后她被击毙了……
听到它那浓郁的怀旧情感和略带忧伤的蓝调,自然、纯朴、优雅、思念,使人顿时摒弃城市的喧嚣噪杂、平抚心中的烦燥苦恼,恬静、温柔、淡定、宽容。
它仿佛一阵清风,夹杂着田野花草的苦寒清香,缓缓掠过心扉,采集着眷恋,轻拂着思绪,如吟如诉、如梦如幻、砰然心动、韵味无穷。
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作为六十年代最受美国大学生欢迎的电影《毕业生》的插曲,曾被那一代人特别是那一代青年学生视为至爱。
在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和嬉皮士运动的叛逆潮流中,这首歌引得那一代人编织着有关战争的童话。西蒙与加芬克尔用他们民歌式的朴素歌词和动人心扉的吉他,再配以天衣无缝的和声,使这首歌曲弹动了每个人的心弦。
斯卡布罗镇位于英格兰约克郡东北部海边的一个港口,大约一千年前由维京人(Viking)在此登陆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
中世纪时期,斯卡布罗镇是来自全英格兰甚至还有欧洲的商人经常聚集的一个海边重镇。斯卡布罗集市在历史上是指每年从8月15日开始延续45天的交易集市。在那个年代,持续如此之长的集市是很少见的。
后来这个集市逐渐冷清衰落,现在斯卡布罗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了。
追溯这首歌曲的基调源头,原是一首古老的大约作于十三世纪的苏格兰民间谜歌。那个年代,歌曲的作者没有能够留下姓名。因此,这首谜歌由漂流各地的游唱诗人辗转传唱,年深月久,衍化出许多不同的版本。
1966年底,西蒙在英国将它改编成反战色彩浓厚的歌曲,并收入他的专辑《欧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之中。
后为电影《毕业生》的主题歌,成为二十世纪最后三十年间历久不衰、最脍炙人口的名曲之一。
西蒙是犹太籍美国人,在英国剑桥攻读文学专业。他在与凯茜合作演唱时学会了这首歌,又把自己写的一首反战歌曲《在山丘那边》作为副歌和这首歌混在一起,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加芬克尔为副歌谱了曲,成为“颂歌”部分。录音时利用了多轨技术把多个声部叠加在一起,使歌声显得特别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卡波罗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