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高校面临什么机遇?

2020-09-15 科技 114阅读

近日消息,基础科学研究是指揭示某一自然或社会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基础科学研究很重要、也很关键,在整个科技创新链条中,与应用科研解决从“1到∞”的问题不同,基础科学研究解决的是从“0到1”的问题,即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基础科学研究是高新技术的“地基”,引发人类经济和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兴产业都与基础科学研究紧密相关。比如,量子论和相对论的产生,促成了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核能源与核技术等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遗传定律和DNA双螺旋理论的发现,奠定了现代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提升创新能力的“供给侧”,是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动机”。

近年来,随着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几代科研人的奋斗和积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在全球排名中的位置也在迅速上升,无论是研发支出、产出数量与质量均是如此,但也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缺乏能开拓前沿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虽然就度量基础科学研究成效的重要指标SCI论文来讲,2017年我国发文量、被引用次数均跃居世界第二,但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明显,各学科加权影响力指数(FWCI)也低于世界平均值。此外,同期全球创新指数我国也仅排名第22位。这一巨大反差,反映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薄弱,表现在科学的理论、原创的思想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还非常少,能长期稳定深耕基础理论的人才队伍还不够多,大部分学科和领域还处在跟踪追赶的水平,开创新的学科和新的研究方向的能力还尚未显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转型,倒逼我国在全球竞争中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跃进,倒逼科技创新从“跟随模仿创新”向“引领创新”和“原始创新”跃进,这自然也地引发了对原创性研究的海量需求。这意味着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将面临一个转型期,按照原科技部基础科学研究司司长叶玉江的说法,已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这对有着较强基础科学研究条件和实力、已纳入一流大学建设的42所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的95所高校来讲,实现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以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应是未来5到10年发展的一个重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