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育中渗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2020-06-05 教育 127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渗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的基础,将物理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不仅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同时也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领域,为物理学科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变革空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教学、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能否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依赖于健康课的开设,而是应该全面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新课改强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即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优化他们的学习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物理学是门自然科学,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有趣的物理实验,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         利用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对自然和科学的探索可谓历经艰辛。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历程。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小故事,了解物理学家们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和科学精神,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通过对这些科学家们感人事迹的介绍和他们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每一次重大发现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让学生懂得什么才是真正高尚的追求,什么样的态度才是你应该具有的态度。美国人给予的优厚待遇未能动摇钱学森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熊熊烈火没有摧毁布鲁诺对于真理的维护和捍卫;雷雨交加中,富兰克林带着儿子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将“天电”请下了凡尘;在几乎所有的助手都丧失斗志时,爱迪生硬是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排除了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法拉第在艰辛探索11年后才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规律……这些前辈们给人类带来的不只是文明和进步,他们百折不挠、谦逊严谨、远见卓识的人格魅力,也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所有这些故事都给了学生深深的震憾,所有这些故事都揭示了一个不朽的真理——唯有不断付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所以,“永动机”注定只能是个神话,是我们美好的想象,不管科学发展到何时,这种不需消耗其它能量而能不断创造新能量的机器永不能诞生。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终日想要获得成功而又不愿付出努力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天上没有“馅饼”会掉下来,幻想不劳而获的人永远只能两手空空。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知识的财富有赖于不断地积累,学习和生活中的“永动机”都不存在,唯有勤奋学习、不懈努力,才能有助你走向成功的未来。

二、         通过物理实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科书中几乎每章、每节都安排有小实验、小活动。利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有效降低问题难度,帮他们理解似是而非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更重要的,实验操作更好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千奇百怪的实验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主动性,易于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而良好的学习心理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前提。

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创造性是每一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员都具有的天赋潜能,它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现出创造性。”初中学生首次接触物理,他们对物理是什么,物理学研究什么并不清楚。如何成功引领学生走向物理、探索物理,进而让学生喜欢物理,最后用物理知识服务于人类,第一堂物理课就显得十分重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堂课——“奇妙的物理现象”安排了若干有趣的物理实验,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课前我除了备足书本上要求演示的实验器材外,还特意准备了“瓶吞鸡蛋”、“吹不落的乒乓球”“纸锅烧水”等更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理的实验,当我演示完所有实验后,所有学生眼中都充满了疑惑和惊讶,极个别学生甚至耐不住满心疑虑,当即举手要求我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我借机循循善诱道:“生活中的物理无处不在,学好物理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学会观察,学会提问。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同学们应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猜一猜长、短蜡烛谁先熄灭”的实验中,我特意准备了体积相差很大的两只玻璃罩具,当学生们看到完全相反的两种结果时,脸上的表情全都惊诧莫名。借此,我告诫道:“科学来不得半点含糊,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无一例外都浸透着前辈们的汗水。无论是评价一个人,还是评价某件事,同学们都不可妄下结论,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设身处地去处理问题,而不是偏见偏听,固执于一已之见。”事实上,初中物理课本里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渗透有人文情怀,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做“有心人”,要抓住一切机遇即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成为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结合物理概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渐趋成熟,但由于客观环境(比如:即将面临的中考、家长过高的期望等)的影响,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而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更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一种轻松的心态。于是在讲解“压力”时我就对同学们说:“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时,物体间就有了压力,同样的道理,长期的心理压力也会使人的心理发生形变。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释放,变心理压力为学习动力,这样你才能保持健全的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讲解“压强”时,我对同学们说:“并非压力越大效果越大,同样的压力作用在‘点’上和作用在‘面’上,效果大不一样。同学们的学习也是如此,我们有些同学平时的学习非常用功,但成绩却一直不够理想,这就是因为你的‘力’没能用到‘点’上,同学们一定要根据情况,即时调整学习方法,不断改进,不断总结,这样才能取得更为满意的结果。”在学习机械运动时,我提醒学生:“同一物体在选择不同的参物时运动状态会有所不同,我们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呢?我们不能因暂时的落后而自暴自弃,也不能因暂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能使人退步,勤勉努力才能让人进步。愿同学们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参照物’,时刻勉励自己,不断激励自己,我一定能行!”

四、设定教学目标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确的估计”,“生活目标要切合实际”这是现代心理健康的两个标准。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承认差异,研究差异,并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才能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不甘落后的品质十分重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一个老是失败的学生很容易对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和消极情绪,而这些都是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一个终日都沉浸在自卑心理里的学生是不可能对自己做出准确而客观的评价的。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怀疑,越来越不自信,这个时候,老师若不能即时拉他一把,任由他越陷越深,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这个学生会彻底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正所谓“十个手指有短长”,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其“闪光”的地方。身为教师,我们切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考量学生的唯一尺度。对那些学习困难较大,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我们要注意从其它方面去挖掘他们的长处。我的历届学生中就不乏成绩不好,但上课听讲十分认真、作业书写十分工整、对集体荣誉非常在意,平时生活中对同学特别关爱的学生。为帮助这些学生克服不良心理状态,平时的教学中,我更多的是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而不是批评和责骂。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常常特意选择最简单的题目让他们上黑板板演,在他们得出正确结果后即时予以表扬。课后找他们交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问题,修正学法,调整心理,在他们取得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时也不忘对他们进行鼓励。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证明,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优生智力更能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削弱了差生的自卑心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都得到了稳步提高。

总结

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止于上述几种,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同步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