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0-10-06 教育 94阅读
美术活动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儿童绘画作品是幼儿情感和爱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幼儿内心的真实写照。绘画是幼儿心理、人格、情绪等方面的表征,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了儿童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在美术活动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又如何渗透呢?
充分地接纳和尊重,与幼儿建立师幼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如在与幼儿交流时,教师采取蹲下来或坐下来与幼儿平视的角度,减少带给幼儿的压迫感。又如目光的交流也能传递“平等”的信息。在面对幼儿时,不管出于什么教育目的,真诚的目光会使幼儿产生受尊重感,也更容易协调师幼关系。有了前面营造的一种健康和谐的氛围,我们就可以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我们班的糖糖是个很沉默的幼儿,开始和她说话,十句大概能回答一句就不错了,但是她对美术活动很有兴趣,画的画很漂亮。于是老师每次都会在她作画的时候,找机会和她单独交流,适时地鼓励、启发她,引导她表达自己的想法,评价作品时也会叫她起来说说自己的作品。开始时,糖糖虽然有点忸怩,却又有些得意。现在,糖糖和周围的小朋友相处融洽,性格开朗多了。正是因为有了师生平等对话这样的途径,幼儿才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
陶行知曾说:“运用朋友的关系,彼此自由交换学识,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幼儿的问题,体谅幼儿的困难,处处都要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幼儿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因此在教大班美术活动《梦》这一活动时,我就尽量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幼儿大胆讲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并及时的给予正面的引导和点拨并给他们营造轻松和谐的作画氛围,提供一个自由创作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去选择,自由探索,让他们感觉在梦境般的感觉中创作着自己的梦。让幼儿直抒胸臆,表达情感,从而在美术中优化心理素质。
第二、营造良好氛围,调整幼儿情绪。
教师应该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提起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兴趣越大,积极性越高,作业的效果就有保证。由于幼儿所处在的年纪,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驱使下,必定对老师提供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调动起积极性,就能让幼儿主动地去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所以,老师如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幼儿去学习。如美术活动《兔子》时,我就出示各种各样不同的兔子的造型、奇思妙想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欣赏并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从而引发幼儿对画兔子产生兴趣,老师适当地设计好不同层次的内容让幼儿去选择完成,兴趣和好奇心在不知不觉中被接受了。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的转换,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轻轻松松地完成美术创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是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三、赏识幼儿,改变评价方式与内容。
评价是美术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否则,会打击和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因此教书要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改变评价方式与内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1、根据幼儿个性实施评价。评价儿童画并不是一个死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童心是稚嫩脆弱的,所以要及时肯定幼儿作品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造,理解幼儿作品的内涵,从幼儿的角度去评价作品,教师不应阻碍他们的思维表现,要赏识幼儿的作品,多鼓励,多肯定,多认同,不能说有损幼儿自尊心的话。
2、积极引导幼儿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成为主动型的评价者。引导幼儿积极地发现同伴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也能成为主动型的评价者。在以往的教学中特别是大班的孩子容易出现有的幼儿评价时带着一定利己心理,希望自己说别人好,别人也能说自己好。有的幼儿纯粹出于“朋友义气”,因为某人是自己的好友,就说他好。也有些心高气傲的幼儿不大愿意去看别人的作品,甚至故意耻笑人家。针对这些情况,我首先鼓励他们真诚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并教给一些评价的方法,如需要请幼儿说明作品的优点、特点、喜欢的理由。要知道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使幼儿多向交流,进行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模仿共同体验和提高心理素质。
3、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幼儿交流、对话。因为幼儿对作品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就像有些儿童画成人看来也许不算什么,可幼儿们总有他自己的解释,那些不起眼的东西也许在幼儿的眼中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彼此欣赏、彼此交流,找到同伴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也为幼儿学习欣赏他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有很多家长非常奇怪,自己的幼儿为什么在画画的时候那么投入,一画好久也不嫌烦呢?其实,这是幼儿兴趣所致和情绪宣泄的需要。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每次美术活动后,注意和幼儿们交流他们的作品。幼儿们对自己的作品往往津津乐道,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第四、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启发心灵。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们主张让幼儿“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大自然屈服幼儿的心灵。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幼儿走出教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也随之被引发,想象力也会变得无限广阔。例如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树叶》,就可以请幼儿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叶子,通过幼儿的描述,用图画体现,在幼儿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幼儿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的发展,丰富了幼儿们的整个精神世界。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美化了幼儿的生活,美化了幼儿的心灵。
幼儿通过美术教育, 慢慢积累了美感,对美有所体验,并抒发着自己的情感。我们为人师者,不仅要使幼儿成才, 更要使其成人。要以教学为载体、为媒介,来开发幼儿的潜能、智能、调整心态, 使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独立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使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