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植物研究所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前身是生态地植物学组,成立于1960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研究中心的学科队伍不断发展并逐渐成熟,研究领域由最初的植被调查发展至今的涉及植物生理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植物生态学的各个层面。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现代生态学,研究中心围绕植物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内容,在广西全境的植被分类、分布规律、分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广西特有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和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植物种群生物学研究;重要用材、经济树种的生态学研究;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的能力和抗污染机理等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区域植被与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评估;区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生态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最近十多年来,恢复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中心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在岩溶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方面开始形成学科优势,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目前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16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中初级职称人员10人,在读研究生7人。
植物生理生态实验室初具规模,配备有InteliMet智能型自动气象站、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LI-3000A便携式叶面积仪及Wescor公司生产的Psypro水势分析系统等先进的实验仪器。
自1960年成立以来,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和地方重点科技项目近60项、取得60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在重要著作的编写和整理方面,积极参与完成《中国植被》、《中国乌桕》、《中国森林》、《广西自然保护区》、《广西森林》等学术著作,并在科研工作中不断积累,先后独立或参加编写出版了《广西石山地区生态重建工程技术可行性研究》、《广西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广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研究》、《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与南方红豆杉种群生态学研究》、《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