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
中国话剧是从“新剧”(又称“文明戏”)发展而来的。一般史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
《黑奴吁天录》剧本是曾孝谷根据美国斯托夫人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林纾、魏易译本《黑奴吁天录》改编的。
改编者对原著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突出了奴隶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思想。
剧本按现代话剧分幕形式用口语写成,因而被欧阳予倩称之为“可以看作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的剧本”。这次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
扩展资料:
1906年冬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息霜)、曾孝谷在日本组建春柳社。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奠基和发端。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正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戏曲界在全国兴起改良活动。中国留日学生看到日本在19世纪末自由民权运动中诞生的新派剧,立刻就被其中的民主精神以及新颖形式所吸引,并随即登台仿效。
“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春柳社演艺部成立后即发表“专章”,阐明他们的戏剧观点,与当时国内思想启蒙运动的鼓吹者遥相呼应。
他们强调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所特有的社会功能,认为在制造社会舆论上,声形并茂的戏剧,既能弥补“与目不识丁者接,而用以穷”的报章之不足,又优于有声无形的演说及有形无声的图画。
他们还举出欧美与日本的优伶“靡不学博洽多闻”而“国家所以礼遇之者亦至隆厚”,来进一步说明戏剧事业的高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