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阅读和普通的阅读有什么区别?

2022-08-16 教育 104阅读

今年高考除了作文题难之外,高考语文的题目类型也发生了变化,不读名著、不积累古诗文,单靠课本的阅读量和文学常识,根本应付不来考试,而且题量、字数也比去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说,高考语文其实是一场阅读力的较量!

再不阅读,孩子连题目都做不完

其实,早在去年,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就曾剧透语文改革的新动向,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会增加到1万字;

2.阅读题量: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未来,语文高考有15%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

3. 阅读面: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将会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读者》和四大名著,别说高考语文,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从今年的高考语文里,我们能够看到这些政策的一些端倪。

高考作文全国二卷:

有多少人是跟小编一样读了好几遍才明白材料的意思的?又有多少人对“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熟悉呢?

幸存者偏差其实最早就来源于上面这个材料。根据对飞回来的受损飞机的统计发现其主要受损部位集中在机翼,所以结论是应当减少机腹的装甲加强机翼的装甲,这个结论显然是可笑的,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是机腹中弹的飞机大多数都坠毁了,统计结论产生了偏差,这个偏差被命名为“幸存者偏差”。

知道了这个概念,那作文就好写了,因为我们生活里就存在很多幸存者偏差现象。比如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初中就辍学打工,结果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成为一方小富豪,就此得出读书无用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实际上,有更多没有读书的人一辈子穷困潦倒,而这些人你看不到。

但是,难就难在,我们的阅读面限制了我们知道有“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甚至连材料都读不懂。

再来看北京高考语文的微作文:

如果没有读过这几部经典名著,可能在别人看来是送分题的题,在你这儿就成为拦路虎。

除了语文外,我们再来看看今年英语的阅读题。自媒体人林伯虎梳理了2018年全国所有高考英语试卷,对高考英语阅读题源进行了分析。

他们发现,外报外刊已成为高考最主要的出题来源。按照大报小报来划分,结果令人侧目:像是《科学美国人》《时代》《经济学人》这类专业刊物+严肃媒体,居然占到高考题源的60%以上,有的甚至是学术性很强的专业刊物。今年全国1卷的D篇阅读,居然出自《科学》杂志网站。

也就是说,高考不只是语文,英语、数学等等学科,最后归根结底考的都是阅读能力。预计2019年乃至今后的高考,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锻炼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