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政府军,面对日军的侵略,他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只能亡国的情况下,在抗战的各个阶段,国军都有顽强抵抗的表现——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如果蒋委员长不抵抗,他顶多就是个大东亚共荣圈支那维持会的会长,还要和汪主席争一争,他是不会干的。
2、从国军的构成来看,国民革命军从来不是一支军令统一、纪律严明的军队。这是国民革命不彻底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蒋统一中国的努力大抵上是战争与妥协的产物。所以,在国军里派系林立,所谓中央军、与桂系、川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等地方军阀并存。在中国残酷的内战史上,枪杆子就是政治实力,这就注定了各派武装力量在抵抗战争中各怀鬼胎。我们可以看到,地方军阀在日军危胁自身生存时,要么明哲保身,要么殊死抵抗。而蒋委员长的中央军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偏蒋也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韩复渠为什么成为汉奸?也是与中央军的欺压有关,与蒋的小心眼有关。所以我们在讨论国民党军队抗战中的表现时,不能象中学教科书一样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泛泛而谈。实际上,国军是一支很复杂的军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不能称之为现代国家中的国防军,倒类似于唐朝时的节度使时代的军队。事实上,国军中许多英勇抵抗的将领与军队,并非蒋的嫡系。所以,他们的英勇,不能归结于蒋的功劳。如张自忠、西北军和川军等。
3、国军在抗战中的表现的确很多时候表现为无能。象扒花园口黄河大堤、火烧长沙城等乌龙事件,只能是战争史上的无能笑谈,是一个现代国家政府军的耻辱。国军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整体战斗力令人无法恭维。事实上,大部分的伪军就是从原来的政府军中叛变过去的。作为中国当时的最高军事统帅的蒋委员长,难辞其咎。
4、尽管从整体上国军的表现不佳,但他们毕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主要压力。而且不能否认,在国军中也有许多有血性的中国人,有许多有能力的战将,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不得不指出,从军事的角度和战略战术的角度,国军的表现是不成功的。表现为最高指挥部的战略思想并不统一,军令也难以贯彻,组织的几次大会战基本上没有达到战略目的。战争的前期与后期的思路并不统一,蒋在前期对日还抱有一定幻想,在后期在宋的帮助下争取到美援后,才逐渐坚定了抵抗的决心。在军事上,蒋从来不是一个好的统帅。他的军事思想主要表现为与敌人拼消耗、拼时间,被动地与阻击强敌的战略思路;而不是主动的战略打击,还在战争中时刻不忘借刀杀人的小把戏。象足球比赛一样,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弱的一方要战而胜之,只能采取防守反击的战术。但是防守有积极防守和消极防守两种形式。而蒋的“焦土抗战”等基本上是一种消极防守的姿态,导致战略要地一个个失守,只致迁都重庆。值得肯定的是,蒋还是坚持下来了,尽管作为一个并不高明的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但是他的消极防守的战略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军在国民中的形象。象扒黄河大堤和火烧长沙这样的事件,还有国军的节节败退,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国民的抵抗热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军在异国他乡的表现反而比在本土表现更好的原因之一。同时,国军在国外的军队由于是孤军奋战,反而能够团结,军令能够统一,将士能够拼死一战;但是在本土,往往你指望我,我看着你,部队越多越坏事。象衡阳会战,如果不是援军迟迟不到,方先觉又怎会投降?中国人的不团结的确是国民的劣根性,往往把一个中国人逼上绝路,他会殊死反抗,倒是一群中国人,却会四散逃窜。为什么一个日本兵可以赶走一个村的人?因为谁都不愿意牺牲自己去争取胜利,一个跑了大家就一窝风的散了,打死谁算谁倒霉。这也基本上是许多国军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