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0-05-24 教育 152阅读

在国际相关学术会议上应邀做了多次大会和特邀报告。
受国际伯杰氏董事会委托,负责承办在北京举办的“伯杰氏国际系统微生物学学会(BISMiS)成立大会”(2011 年5 月19-23 日);
受“香山会议”委托,负责承办主题为“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创新药物前沿研究”的香山科学会议(2011年5 月23-25 日)。
应意大利高登研究--结核药物发展的会议组委会邀请,作报告(2011年7月3日-8日)。
2011年10月美国举办的th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Biology Society,并作报告;
2011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办的17th International Biophysics Congress大会,并作报告;
2011年12月11日在墨西哥举办的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Biology of Actinomycetes大会,并做大会报告。
2012年2月4日-10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一届“药物靶点的生物学研究”会议(Drug Target Biology of the first conference),作为分会主席并作报告。
2012年4月20日-25日,出访美国哈佛医学院,并参加有关新型抗结核药物研究的科学会议。
2012年8月6日-11日:赴美国圣托马斯(ST.THOMAS)参加第50届美国传染病协会(IDSA)年会,在大会上做报告,题目为:系统分类学指导下的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抗TB药物研究。
2012年9月27日-28日,受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Yang Decheng教授邀请参加杰姆斯·霍格研究中心研讨会(UBC James Hogg Research Centre’s Seminar Series),并做报告。
2012年10月17日-18日,应德国巴斯夫公司副总裁Oskar Zelder 博士邀请,参加巴斯夫生物科学研讨会(BASF Bioscience Symposium),作大会报告“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潜在的抗感染药物的生物前景”,会后19日前往德国萨兰大学与Rolf Müller教授讨论合作事宜。
2012.11月14日-17日,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卡内基梅隆大学参加“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的系列科技会议”。
曾经指导的研究生边疆、孙诺、裴刚、傅成章被邀请参加了2008 年“美国ASM 抗感染性疾病大会”并做大会板报交流。其中博士毕业生傅成章曾被邀请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国际环境微生物学大会”2008年年会并做大会板报交流,2011年获得德国的红宝(Houblt)基金;博士研究生童垚俊于2011年10月应日本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所长清野宏的邀请参加第七届国际学生论坛。本人指导的博士生卓英、任彪曾受英国维康基金(The Welcome Trust)资助参加John Innes Center 举办的Summer School of Applied Molecular Microbiology会议。2012年3月派课题组成员代焕琴副研究员前往美国EMORY大学合作交流3个月,学习蛋白纯化和高通量筛选技术。2012年11月派课题组成员刘雪婷副研究员去美国加州大学合作交流半年,学习样品制备和质谱成像技术。
英国阿伯丁大学Marcel Jaspars获特聘研究员计划资助,来本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指导研究生工作。尼日利亚博后Abiodun 获得TWAS-CAS奖学金资助来本组学习交流一年,印度Bolla Krishna博后2011年也获得次此项奖学金资助,2009年5月完成博后工作后回国。埃及Wael M. Abdel-Mageed博士于本年度8月份完成“外籍青年科学家”资助计划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后回国。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