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圣经——真的有矛盾吗?
追本溯源,伽利略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冲突,远因其实早在哥白尼和伽利略出生之前多个世纪就已经种下了。古希腊人很早就采纳地心学说,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这个学说由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和天文学家兼占星家托勒密(公元2世纪)加以提倡而流行一时。*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受到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的影响。毕达哥拉斯认为,球形和圆形是最完美的图形。亚里士多德采纳了这一观点,认为宇宙是由许多一个套一个的天球组成的,就像一层又一层的洋葱皮一样。每一层天球由水晶构成,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各星体在圆形轨道上运行,推动它们运行的力量,也就是神的力量,则来自最外层的天球。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完美无瑕、永不改变的。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是哲学而非科学的产物。他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否则就有悖常理了。亚里士多德也不接受“空间”的概念,不相信宇宙处于真空状态。因此他认为,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地球要是没有外力持续推动,就根本不可能持续运行。囿于当时有限的科学知识,亚里士多德的主张看来颇为合理。有差不多两千年的时间,人们普遍接受他的观念。就是到了16世纪,法国哲学家博丹仍然对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深信不疑,他说:“一个人要是有点理性,有点物理学常识,就绝不会认为像地球这样又大又重的物体,……会自转或围绕太阳旋转。因为地球哪怕稍微移动一下,城镇、堡垒、山脉都会纷纷倒塌。”
教会采纳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导致伽利略和教会之间冲突的另一个因素,跟13世纪的天主教权威人士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有关。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推崇备至,尊称他为“独一无二的哲学家”。阿奎那用了五年时间,竭力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念与天主教的教义结合起来。韦德·罗兰在《伽利略的错误》一书中说,到伽利略的时期,“混合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阿奎那神学已成为天主教的基本教义”。 此外,我们也要知道,在当时还没有一个独立的科学界。教育基本上由教会控制,教会集宗教和科学权威于一身。
这样,一切条件都准备就绪,伽利略和教会之间冲突随时一触即发。其实,伽利略在涉足天文学之前,也曾写过一篇有关物理运动的论文,对深受推崇的亚里士多德的很多理论提出质疑。不过,导致伽利略于1633年被异端裁判所审讯的原因,则是他坚定不移地推广日心学说,并声称该学说与圣经协调一致。
伽利略为自己辩护时表示,他坚信圣经是上帝启示的话语。他说,圣经是写给普通人看的,因此其中提到太阳移动的经文,不能从字面去理解。伽利略的辩解无济于事。他因为不同意用希腊哲学去解释圣经,就被定罪了!直到1992年,天主教会才正式承认对伽利略的判决是错误的。
对我们的教益
我们能从这些事得到什么教益呢?值得留意的是,伽利略质疑的并不是圣经的内容,而是教会的主张。一位宗教作家评论说:“看来,我们从发生在伽利略身上的事学到的教训是,教会在持守圣经真理方面不是过于严格,而是做得不够。”教会容许希腊哲学渗入教会的教义,结果跟从了人的传统而非圣经的主张。
这一切让人想起圣经的忠告:“你们要当心,免得有人根据人的传统,根据世人的肤浅想法,不以基督为依归,用哲学和空虚骗人的话把你们掳去。”(歌罗西书2:8)
在今天各教会里,很多教徒仍然相信一些不符合圣经的哲学和学说。例如,他们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不相信创世记中上帝创造万物的记载。这样,教会就等于把达尔文变成了现代的亚里士多德,把进化论变成了教义。*
圣经与科学事实协调一致
上述内容绝不是要反对人研究科学。事实上,圣经本身鼓励我们,要通过研究上帝所创造的万物来学习知识,要通过观察大自然去了解上帝的各样卓越特质。(以赛亚书40:26;罗马书1:20)当然,圣经并不是一本教授科学知识的书。圣经向人显明的,是上帝的标准和上帝对人类定下的旨意。另外,仅仅通过观察万物,我们无法深入了解上帝的特质,只有通过阅读圣经,我们才能确切地认识上帝品格的各个方面。(诗篇19:7-11;提摩太后书3:16)尽管圣经的宗旨不是教导人科学知识,但书中每当提到大自然的一切,都准确无误。正如伽利略曾说:“无论圣经还是大自然,都是上帝的旨意……科学真理和圣经真理从不相悖。” 请考虑以下几个例子。
除了天体运行之外,宇宙的所有物质其实都受着自然法则支配,例如重力定律。在圣经以外,最早提到自然法则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用数学计算来描述。两千年后,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终于证实,所有物质都受理性法则支配。
圣经中最早提到自然法则的地方见于约伯记(写于约公元前1600年)。上帝问约伯:“你晓得天的律例 吗?”(约伯记38:33)耶利米书(写于公元前7世纪)也提到,耶和华“制定天地的定律 ”。(耶利米书33:25)对于这些经文,圣经评注家罗林森说:“自然法则普遍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对于这一点,圣经执笔者跟现代的科学家一样确信不疑。”
约伯记提到自然法则的时间,比毕达哥拉斯早了约一千年。请留意,圣经提到自然法则的主要目的,并不仅是要阐明物质世界的一些事实,而是要让人谨记,耶和华是万物的创造者,是他制定了自然法则。(约伯记38:4,12;42:1,2)
我们再考虑另一个例子:水的循环。简单来说,水的循环过程是:水从海洋蒸发形成云,云变成雨或雪降到地面,最终又回到海洋。在圣经以外,留存至今的书籍中最早提到水循环的记载,见于公元前4世纪的著作。与此相比,圣经提到水循环的时间要早好几百年。例如,公元前11世纪,以色列的所罗门王说:“江河全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回到所出之处,好再出来。”(传道书1:7)
公元前800年左右,阿摩司先知(原本是个平凡的牧人和农夫)说,耶和华“呼唤海水,使水倾倒在地上”。(阿摩司书5:8)所罗门和阿摩司都没有用复杂的科学术语,就准确地描述了水循环,只是各自角度略有不同。
圣经还提到,上帝“把大地悬在虚空之上”。(约伯记26:7)这节经文写于约公元前1600年,当时人们的科学知识无疑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是有人认定,一件物体可以不受任何支撑而悬在空中,这个人就实在非同一般。正如前文所说,亚里士多德不相信宇宙是虚空的,而他生活的年代比约伯记写作的年代要晚1200多年!
在写圣经的时代,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看似合理其实大谬不然,但圣经却不受影响,始终准确无误。这岂不令你惊叹吗?许多人经过仔细思考,看出圣经准确可靠,于是相信圣经是上帝启示的话语。因此,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因为任何学说或理论跟圣经的看法并不一致,就立刻否定圣经的真实性。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哲学家,其中有些智力出众,学问过人,但也只能显赫一时,最终都归于沉寂。惟有“耶和华的话语却永远长存”。(彼得前书1:25)
[脚注]
公元前3世纪,希腊人阿利斯塔克提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的理论。但他的理论没有为人接受,因为人们较喜欢接纳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关于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请参阅《生命——从何而来?进化抑或创造?》第15章“为何有这么多人接受进化论?”耶和华见证人出版。
[第6页的附栏或图片]
基督新教的看法
基督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也同样大力反对日心学说。这些领袖包括马丁·路德(1483-1546)、菲利普·梅兰希顿(1497-1560)、约翰·加尔文(1509-1564)。路德曾这样评论哥白尼:“这个傻瓜想推翻整个天文学”。
宗教改革家们反对日心学说,是因为他们只从字面去理解圣经的一些经文。例如,约书亚记第10章提到太阳和月亮“停住”。* 为什么宗教改革家对地心学说坚信不疑呢?《伽利略的错误》一书解释说,宗教改革运动虽然使基督新教脱离了罗马天主教,却未能使之从根本上摆脱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无论是天主教徒还是基督新教徒,都同样接受这两个人的观点。
[脚注]
从科学上来说,我们平常所用的“日出”和“日落”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但站在地球的角度来看,这些说法是准确的,也受人认可。同样,约书亚并不是从天文学的角度谈论事情,他只是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如实记录下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