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文化中积淀着中国发展的巨大内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蕴丰富。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孔子思想对个人道德修养,尤其对青少年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十分有益。孔子思想就是要把人培养成为有爱心、有情怀、有担当、爱学习、求上进的君子,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实践。
孔子思想有利于国家治理和党风廉政建设。他的“为政以德”、“为国以礼”、“正身修己”、“敬德保民”、“先富后教”和“孝悌”、“慎独”、“中和”思想
以及义利观等,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提到“正衣冠”,与《礼记》所说“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异曲同工,
都是强调人的基本素养。
孔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能作为联系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孔子思想中自强不息、家国同构、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哺育了一
代又一代优秀的炎黄子孙。中华文化已经沉淀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构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今天依然能够团结凝聚各族儿女以及世界华人,汇聚成改革发
展的正能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华文化是其丰厚的文化土壤。孔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在思维方式与方法上都主
张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孔子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深刻思索人性和人的价值,希望人们明理修身,循道而行,推延亲情,放大善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与之一脉相承。
在孔子学说的影响下,中华民族比世界上别的民族更和睦、更和平地共同生活了几千年。直到今天,孔子所阐述和确立的很多价值观念仍然是我们的立足点,这是中
华儿女的生命底色,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人要立,国将兴,就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二、科学把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
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孔子儒家思想,采用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这对于科学对待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十分重要。
要正确估价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水平。中华文化连绵不断,经过损益发展,到西周时期形成了“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明。春秋末年以降,面对新的形势,孔子等思
想家系统总结历史文化,其思想的形成有一个广阔文化背景。只有对早期中国智慧进行整体观照,系统思考,全面把握,才能认清传统文化特质,掌握孔子思想精髓。
要认清儒家思想在历代社会的变迁。历史上儒学确曾出现过蜕变。先秦时期,儒学具有显著的“德性色彩”,汉代以后的帝制时代,儒学染上了“威权色彩”。就像
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本来是强调“正名”,主张君、臣、父、子各尽本分,后来却片面强调君权、父权。因而应认真研究,正本清源,认清
变化,澄清误解。
要有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思维。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孔子儒家思想,应充分认识其合理精华,摒弃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也要看到其时代性特征,看到其唯心保守
成分。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和不合理成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择善而从,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要特别注意传统文化的时代融
入性,抽象其精神,创造性地加以现代价值转换。
引自于 杨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