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在寺院里就是指晚餐。
原始佛教规定,出家人过午不食,就是规定中午以后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不能吃东西。佛教传到中国后,因为中国的出家人与印度不同,必须参加劳动,体力消耗。午后必须吃东西。
因此祖师就制定“药食制度”,所以药食就是指晚餐。
这个名称是为了提醒出家人,不能贪恋食物,寺院晚餐只能当做疗饥的药来吃。
扩展资料:
寺院吃饭时应当提起正念,食存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计算思量我们所吃的食物,从种植、耕耘、收获、加工,其中饱含了农夫的血汗,粒粒皆辛苦。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检讨自己的德行有无亏缺,是否堪受供养。当自策自励,不懈怠一日,不妄食一餐。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对美食不起贪心,对劣食不生嗔心,以平等心待之。众生的过患,以贪为根本,如果没有贪心,则诸患不生,修行之人,常念心中过患,使其远离过恶。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饮食就如良药一般,能治疗身体饥渴的疾病。车子有油才能发动,身体也是如此,吃饭只是为了维持体力,用功办道,不应在食物上起分别好恶之心。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要借假修真,少食容易饥饿,体衰力弱,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寺院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