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意思是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前边是朝臣理政之所,后边是交易之市)的原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
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
扩展资料:
明代皇宫布局整齐严肃,左右对称,前后呼应,起伏重叠,格局严谨,总的来说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君权至上,其森严、豪华、高贵、整齐都是为表达这个主题服务的。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周、汉、唐、宋的宫廷也都表现“君之门兮九重”的森严,以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种至高无上的气魄。
我国从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有过分裂和割据,但总体趋向集中统一。到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中央集权的情况更为突出。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于洪武十三年“诏罢中书丞相,而立五府九卿分理庶政。看来他是从南宋、元代的权奸弄权、营私舞弊吸取了历史教训,严厉禁止他的臣下结党而发。
他不仅撤掉丞相这一职位,而且在各省也取消了行政首脑而以监察御史巡抚各地,同时增加了六部,即吏、户、工、礼、兵、刑的行政职权,把独裁权力控制在皇帝手中,形成绝对的君主专制。这种思想和政治体制同样反映在皇宫布局中,成为明代宫殿建筑的主题。
明初不论建都地如何改变,皇宫的规制却一直承袭,并不断地有所修改和增益。从吴元年(1367)刘基等人设计吴王宫时就已确定了规划,如吴元年作新内,正殿曰奉天殿,前为奉天门,殿之后曰华盖殿,华盖殿之后为谨身殿,皆翼以廊庑;
奉天殿之左右各建楼,左曰文楼,右曰武楼;谨身殿之后为宫,前曰乾清宫,后曰坤宁宫,六宫以次序列;周以皇城,城之门,南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
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三殿两宫的规模。到停止中都凤阳工程,于洪武九年再次重建南京宫殿时,制度如旧,规模益宏。
这次改建,午门增加了两翼突出的“两观”,奉天门和奉天殿左右各增加了两旁的门及左右顺门。
此外还增加了文华、武英两殿,尤其重要的是把社稷坛和太庙放在皇宫午门的左右两侧。这和今天的北京故宫相比较确实相近多了。
北京宫殿的营建在明初已是第四次,它以南京宫殿为蓝图,但确切地说,是对前三次营建经验的总结。北京宫殿的建筑虽说是制度皆如旧,但实际是前三次营建皇宫不断增益之总和并有所发掘,因此规划性更强,布局也更完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