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怎样的?

2020-04-18 财经 107阅读
1.玉米地下害虫主要有哪些?危害情况怎样?
玉米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蝼蛄和金针虫。这些害虫昼伏夜出,多发生在玉米6叶期以前,咬食玉米幼苗的茎基部或根,引起死苗,使苗株数减少,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产量。
2.地老虎有哪几种?有什么习性?怎样危害作物?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种类较多,危害玉米的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等。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除危害玉米外,还能危害高粱、棉花、蔬菜等多种作物和杂草的幼苗。
地老虎成虫白天栖息于杂草、土堆等荫蔽处,在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虫头基数多。成虫趋化性强,喜食甜酸味汁液,对黑光灯也有明显趋性。成虫夜间进行交配、产卵和吸食,卵多散产于杂草的叶背或作物幼苗和土块上。每头雌成虫可产卵800~1000粒。地老虎以幼虫危害作物,1龄幼虫只取食植株叶肉,留一纸状表皮;2龄幼虫吃成豆粒大孔洞,仍留纸状表皮;3龄幼虫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咬断幼芽;4龄幼虫食量大、食性暴,可咬断幼茎。幼虫最适生长发育温度7~20℃,30℃时,明显受抑制,幼虫有假死性,白天栖于幼苗附近土表下面,夜间取食(月明天尤为猖獗),主要危害作物的幼苗根茎部,1头幼虫可危害5~10株幼苗。
3.蛴螬有哪几种?有什么习性?怎样危害作物?
蛴螬为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总称,金龟甲科成虫种类较多,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大类。植食性种类中以鳃金龟科和丽金龟科发生较为普遍,危害严重。其成虫喜食果树、林木的叶片和花器。幼虫蛴螬喜食刚刚播下的种子、根、块根、块茎以及幼苗等,受害后造成缺苗断垄。是一类分布广、危害重的害虫。
植食性蛴螬多数种类食性较杂,同一种蛴螬可危害双子叶和单子叶粮食作物、多种蔬菜、油料、芋、棉、牧草以及花卉和果、林等幼苗根系。
植食性蛴螬终生栖生于土中,其活动规律主要与土壤的理化特性、温湿度有关。在一年中,活动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3~18℃,夏季土温高于23℃后,即逐渐向土壤深层转移,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4.蝼蛄有哪几种?有什么习性?怎样危害作物?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种类较多,有非洲蝼蛄、华北蝼蛄、东方蝼蛄等。蝼蛄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它昼伏夜出,夜间 9~11时活动最猖獗。在土壤中咬食萌动的种子,或咬断幼苗的根茎,苗大后,咬食作物根部,使之成乱麻状,幼苗被害萎蔫而死。棚室中温度高,蝼蛄活动早,室内作物受害严重。作物被蝼蛄咬断处往往呈丝麻状,这是与蛴螬危害的最大差别。有蝼蛄活动时,土壤表面可见到一些弯曲形的穿行隧道。
蝼蛄以成虫和若虫在60厘米以下土层内越冬,3~4月份苏醒,4~6月份为发生盛期,6~8月份若虫又迁入较深土层内越夏,9月上旬气温稍低时,越夏若虫又上升到表土危害。气温 15~27℃活动最盛,低于12℃时停止活动。每头雌成虫可产卵120~160粒。
蝼蛄成虫有趋粪肥性和趋光性,因身体肥大,飞翔能力较差,喜在温暖、湿润、多腐殖质的土壤中活动,低洼盐碱地、施未腐熟粪肥的地块受害重。早春和晚秋气温低时,只在表土层挖隧道、拱土。
5.金针虫分哪几种?有什么习性?怎样危害作物?
金针虫属鞘翅目、叩头甲科,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3种。其幼虫统称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金针虫以幼虫在土壤中危害植物幼苗根茎部。危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侵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危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金针虫幼虫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植株干枯而死。
沟金针虫在8~9月间化蛹,蛹期20天左右,9月份羽化为成虫,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次年3~4月份出土活动。金针虫的活动与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其上升表土危害的时间与春玉米的播种至幼苗期相吻合。
6.怎样防治玉米地下害虫?
①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100倍液进行拌种。
②苗期可用48%毒死蜱长效缓释剂1500倍液,或48%的乐斯本1500倍液与适量炒熟的麦麸或豆饼混合制成毒饵,傍晚时顺垄撒入玉米基部,利用地下害虫昼伏夜出的习性,将其诱杀。
③注意消灭田间、地边杂草,减少地老虎成虫产卵;利用黑光灯、糖醋液罐等诱杀地老虎、蝼蛄成虫。
7.玉米地上害虫有哪几种?怎样危害玉米?
玉米地上害虫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
(1)玉米螟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各地春、夏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受害较重。玉米螟可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折断率增加,使子粒产量下降。
玉米螟一般1年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期10天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天。幼虫孵出后,初时聚集在一起,后在植株幼嫩部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落到邻株,形成转株危害。幼虫多为5龄,3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4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危害。
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生存,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也较轻。
(2)黏虫俗称五彩虫、麦蚕,属鳞翅目夜蛾科。遍布全国各地,是粮食作物和牧草作物的主要害虫,危害玉米严重。黏虫是一种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的害虫。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黏虫每年发生世代数全国各地不一,东北、内蒙古每年发生2~3代,华北中南部发生3~4代,江苏淮河流域4~5代,长江流域5~6代,华南6~8代。
黏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度一带。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湖南、江西、浙江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广东、福建南部地区可终年繁殖危害,无越冬现象。
黏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成虫产卵最适温度为19~25℃,30℃以上时,产卵受影响。另外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成虫产卵,特别是在阴晴交错、多雨高湿的气候条件下,不但有利于成虫产卵,而且有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成活发育。北风及偏北风且降雨天时,可使南迁黏虫下落危害,东北地区春季虫源与南风及西南风有关。此外,植株密度大,杂草多,蜜源多,对黏虫的发生有利。
(3)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钻心虫、青虫、棉铃实夜蛾等。除危害棉花外,还可危害玉米、花生、芝麻、烟、苹果、梨、柑橘、桃、葡萄、无花果、草莓等多种作物。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因栽培改制,复种面积扩大,棉铃虫危害玉米有加重趋势,以辽南、长江流域及新疆部分地区危害较重,被害玉米雌穗多不结实,减产严重。
(4)玉米蚜虫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叶危害,抽穗后危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碍生长,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玉米蚜虫1年繁殖10余代,从5月初开始向玉米、高粱地迁移,群集在心叶、叶鞘、叶筒内繁殖危害,吸食叶汁,使受害部位褪绿;抽雄后扩散到雄穗上繁殖,扬花期是危害最猖狂的时期,吸食汁液,严重者抽不出雄穗,子粒秕瘦,产量下降。其分泌物可将花粉粘住,影响散粉。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5)玉米叶螨俗称红蜘蛛,可危害多种作物,以成螨和若螨刺吸寄主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严重时叶片完全变白干枯,子粒秕瘦,减产严重。成螨体形椭圆,体色红色或锈红色。卵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初产下的卵无色透明,以后逐渐变为橙红色,孵化前出现红色眼点。初孵幼虫圆形,体色透明或淡黄,取食后体色变淡绿。幼虫蜕皮后变为若虫,体形椭圆,体色由橙红变红,背面两侧斑点明显。全年发生10多代,世代交替,由于虫体微小,又多在叶背取食,田间不易被发现。被害叶片由黄变白而枯死,影响玉米灌浆进程,致使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8.怎样防治玉米地上害虫?
①用2.5%的天达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2500倍液,或用20%天达虫酰肼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用25%天达灭幼脲1500~2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
②用2%天达阿维菌素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叶螨(红蜘蛛)。
③用3%天达啶虫脒1500倍液,或2%天达阿维菌3000倍液细致喷洒植株,可防治玉米蚜虫、灰飞虱。
④玉米大喇叭口期,用3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25千克,加细砂2千克拌匀后,每株的大口中撒2~3克,可防治玉米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