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有优劣之分,凡是一个人在适当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会去进行某些动作的习得倾向,叫做优良习惯;相反,凡是一个人在不适当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会去进行某些动作的习惯倾向,就叫做不良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节省时间、精力,不断取得进步。同样道理,不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妨碍正常的学习,更谈不上发展兴趣爱好。比如,有的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而依赖于家长、老师的督促,学习时心不在焉,注意力难以集中,久而久之,贪玩成性,自控能力越来越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效率很低,带来了不愉快的体验,使自己丧失了自信心,最终厌恶学习。
巴浦洛夫指出:“显然,我们的任何方式的教育、学习、训练,各种各样的习惯都是长系列的条件反射。谁都知道,已知的条件,也就是一定的刺激作用,与我们的行动所建立的、所获得的联系往往纵然受到我们的故意抗拒,也会倔强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懒惰、倦怠,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沓或者被动等状况,教育的结果往往收效甚微。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的根源,才能合理使用对策。目前,由于许多家庭教育出现了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爱轻导、重闭轻放等教育的偏差,过分溺爱、迁就和纵容孩子以及家长自身的不良习惯,都会导致儿童形成不良的习惯。其次,由于现代家庭父母离异比例上升,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稳固性降低,使儿童常常感到孤独、无援、不安全。若长期处于苦闷状况,心情郁闷不乐,极易形成自私、自卑、自毁、冷漠、孤僻、仇视等心理问题,就会滋生出不良行为习惯。我国心理学家曾对二十几个超常儿童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几乎都有这样的个性特点:求知欲强,富于自信心,意志坚强,做事总要坚持到底。同时发现他们几乎都有优越的家庭早期教育的条件。所以,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
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教师担负着在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包括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任务,这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厌学变为愿学、乐学,就要从培养良好的习惯着手,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心理上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比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面临着完全陌生的环境,要进行从小学生到中学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准备。初一政治教材第一单元《走进中学》共安排了“我上中学了”、认识新伙伴”和“融入新集体”三个关系密切的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尽快熟悉自己所在的学校,了解中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减少不适应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对学校的观察,了解学校的概况、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积极进取性。另一方面,在上课前将中学和小学的课程、上课时间、学习特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对比,找出差异,以便更快地适应中学的环境和学习方式,再结合教材内容强化知识,让学生从这一课的学习中,一开始就能端正学习态度,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为今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这比教师一味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在进入初中时有了良好的基础,政治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1 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导向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发挥思想政治导向功能,在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诚坦率的亲近学生,交流感情,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学的开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始终保持积极昂扬的学习激情,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3 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革后的新教材,内容更加精炼,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形式上,力求直观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展现了大量的生活范例及“相关连接”的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领会教材,以本为本,课前把握课标,精心备案,课中突出重点和难点,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解读教材范例,揭示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观点,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种教学中知识得到提升,能力得到培养。
4 利用多种手段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再有可能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教师要利用政治课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培养的内容,最后归结到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和自我修养能力上来。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象、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接受,又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此外,故事会、演讲会、调查会等,只要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课外开展这些活动,达到普通课堂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
5 注重树立教材中和身边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政治课教材中既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也有一些平凡人物的案例供学生模仿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这些知识元素,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学生,产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敬感,自觉形成良好习惯。还有身边有的优秀同学,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的因素,他们品学兼优,积极向上,文明素养高,行为习惯好,这些优良品质是班集体中的榜样力量。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实际,树立榜样,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中得以强化,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思想政治课有别于其它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它既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原理,又要在此基础上提高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培养优良的品质,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实际行动上,给予鼓励。在教会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后,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力争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