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一级地方行政单位曾一度是大行政区,后历经多次变动,1965年基本稳定下来;1967年设立天津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1997年设立重庆市,同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门。目前全国共设有23个省等34个省级行政区。
中国的省,多是历史上形成的,古代就有什么蜀地,中原,河北两广的区别划分,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来的历史基础上进行省的划分,所以很不规则。
现在的省份划分是元以来不断发展的结果。省份边界如何划分的:
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元代之前,中国的行政区的划分主要是遵循“山川形便”的原则,行政区与自然区重合,有利于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以及交通、经济交流、文化认同都有所裨益。从山川形便来看,大体是秦汉重合,魏晋背离,隋唐重合,宋元背离,明清渐趋重合。
二、与政治的关系。行政区划的变化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对立关系密切。历史上两次大的行政区划变动与两次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吻合。元以前山川形便的划分使得各地区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因此,元代实行“犬牙交错”的划分,所以形成湖广行省、江西行省、江北行省这样跨几个地理单元的一级行政区。
三、与经济的关系。一级政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中央收取赋税,如宋代的路,最初是为了转运使监督赋税的转运,其管理区域便成为路。
四、与文化的关系。在划分政区时,除了考虑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因素外,文化认同也很重要。如汉代冀州为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唐代山南东道为荆楚故地,山南西道为巴故地,剑南道为蜀故地等等。——常识地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