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会有泡沫经济,最后怎么破裂的?

2020-06-09 财经 162阅读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原因:

1、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就是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

会上5国决定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下调美元兑其他货币的汇率。当时日美贸易不均衡已成为日美之间的一大政治问题,美国再三要求日本“扩大内需”。地价上涨、税收增加、财务支出扩大,结果造成日本国内市场流动性大量过剩。

2、还有一个原因是1984年,日元—美元委员会推动的金融自由化。

当时日本仿照欧美,实行银行和证券的融合,放宽对银行业务的限制。证券业虽放宽限制改革进展缓慢,但是在某些政策层面上容易操作的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尤其是存款利率自由化后,银行之间竞相上调企业大额定期存款利息。

这导致了日本银行筹资成本过高,大量资金涌向高利息、可融资的不动产和建筑方面。最后造成企业投资过剩,加速泡沫经济的发展。

二、泡沫的破裂:

泡沫经济破灭的诱因一般认为是1989年5月日本银行调高法定利率和1990年3月大藏省对房地产融资实行的总量规制。

1990年1月股价就开始暴跌。当时谁都知道泡沫迟早会破灭,但资产价格开始暴跌后的一段时间内,大藏省和日本银行都还在推行挤破泡沫政策,致使情况雪上加霜。直到1991年7月才开始下调法定利率,而总量规则直到1991年年末才被撤销。

扩展资料:

日本经济泡沫对我们的启示:

一、汇率大幅升值,未必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从而未必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和经济萧条。

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应对外部需求的冲击,不能过多地依赖于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尚存空间的情况下,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总需求管理的较优选择。

二、进一步而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工应当明确,互相独立。

财政政策主要负责调节需求和经济结构,而货币政策则以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能受到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或者承担过多、过宽的政策目标。

宏观调控如果过于依赖货币政策,将蕴含着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除此之外,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总供给方面的效率改革也将有利于缓解总需求方面的政策压力。

三、关于稳定金融市场在央行政策目标中的定位。

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央行实现其他政策目标的前提。而且,在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当中,也只有央行掌握着稳定金融市场的信息以及政策工具。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应当及时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做出判断并采取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泡沫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泡沫化原因再探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