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

2020-10-08 文化 819阅读

瓦尔特·本杰明(Walter Benjamin,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联系密切,并受到布莱希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Gershom Scholem 犹太神秘主义理论的影响。
本雅明著作等身,其中一篇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最广为人知。 狄奥多·阿多诺 (Theodor Ludwig Wiesengrund Adorno, 1903年9月11日-1969年8月6日),德国社会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音乐家以及作曲家。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该学派的其他成员还包括了霍克海默 、本雅明 、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等人。他同时也担任过“电台计划”的音乐部主任。
在成为青年乐评以及业余社会学家之前,阿多诺本质上是个哲学思想家。外界给予他“社会哲学家”这个称号,是着重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关于社会批判的面向,其社会批判思想也让他自1945年起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中取得显赫的学术地位。
阿多诺的学说主要受到马克斯·韦伯、卢卡契、本雅明的影响。阿多诺与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几位主要的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一致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最后,将能抑制或冻结那些能使其崩溃的力量,也就是说,可以将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革命时刻已经过去了。就如他在《否定的辩证法》(1966)一书中所述,哲学仍是有必要的,因为人们尚未对此一光景有所觉察。阿多诺认为,通过侵害革命意识的客观基础,通过冻结曾作为批判意识之基础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已经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了。
阿多诺发现文化产业界缺乏内外批评,没有潜力。就他来看,人们都被文化界的媒体广告操纵。流行文化使得现代人很被动;唾手可得的快乐让人变得易于满足,温良恭顺,忽视现下的经济环境。各个文化产品虽然看来有别,但实际上还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
他写到:“大家都收到标准版消费品。但这些东西藏在‘味道控管和官方文化中的假个人主义’里面。” 这是假个体化及同质化现象。这种大型文化威胁到更具深度的艺术产业。
文化产业制造资本主义的供给需求,但这些都是假的。真正的需求具有自由、创造的精神,是真正快乐的。 也可以说,资本主义的问题就是让真假需求都在市场上,让我们是非不分。 埃里希·弗罗姆(Erich Fromm,1900年3月23日-1980年3月18日),又译作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他企图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佛洛依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弗氏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
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后来从德国移居美国后仍然保持与学派的联系。 赫伯特·马尔库塞 (Herbert Marcuse,1898年7月19日-1979年7月29日),德裔美籍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法兰克褔学派的一员。马尔库塞与马克思、毛泽东并称为“3M”。
马尔库塞的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和弗洛依德的影响,同时也受马克思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论)的很大影响。早年试图对马克思主义作一种黑格尔主义的解释,并以此猛烈抨击实证主义倾向。从50年代开始,主要从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揭露,主张把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技术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这种社会造就了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没有创造性的麻木不仁的单面人。他试图在弗洛依德文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理性的文明和非理性的爱欲协调一致的新的乌托邦,实现“非压抑升华”。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在《审美之维》中则认为,艺术(主要指先锋派)自动地对抗现存社会关系并加以否定和超越;倾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及普遍经验,促成完整人的再生。在《反革命和造反》里,他强调艺术既是一种美学形式又是一种历史结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与渗透价值意义的现实世界的统一。他认为艺术具有对现实的肯定性和保守性以及对现实的否定性和超越性的两重性,艺术的肯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否定这一肯定性的力量。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和革命可统一于改造世界和人性解放的活动中,它用新的美学形式来表现人性,以唤来一个解放的世界。美学是摆脱压抑社会的唯一学科,是单向度社会中双向度的批判形式。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之一。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为“启蒙”进行了辩护, 称现代性为“尚未完成之工程”,提出了著名的沟通理性(communicative rationality)的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对话及有力的批判。
哈贝马斯在知识论上的主张是:任何一个认识都起源于旨趣(knowledge interest)。他提出人类旨趣的三种类型:“经验─分析的科学研究”包含技术的认知旨趣;“历史-解释学的科学研究”包含实践的认知旨趣;具有批判倾向的科学(critically oriented)的研究,包含解放的认知旨趣。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