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人物介绍:
粟裕: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徐海东: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原黄陂县滠源乡会夏店里滚石岭会)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军卓越的军事家,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忠诚战士,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黄麻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等职务,成功保卫了陕北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位。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
徐海东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黄克诚:
黄克诚(1902.10.1——1986.12.28),男,湖南永兴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一。
1902年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抗战期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纵队政委,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领导创建西满根据地,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天津解放后,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建国初期,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1954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第八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山西省副省长,中央军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同彭德怀等一起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中纪委常务书记;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陈赓:
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1927年11月间,党中央筹划成立中央特科,特科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敌人警宪特务机关,探取敌人破坏我党的阴谋,向党和秘密组织报警,保卫党的领导机关和革命活动的安全。陈赓曾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情报科在陈赓的领导下,多方侦知情况,为营救被捕的领导同志,严惩叛徒,做出了重要贡献。
谭政:
谭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他是党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早年参加秋收起义。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后被诬陷、监禁,文化大革命后担任中央军委顾问等。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8年于北京逝世。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专门从事政治工作的军事家和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者,谭政以其求实的态度、积极的思维、辛勤的耕耘一一不断著书立说,对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建国后军队现代化建设,对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创建及其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谭政80寿辰时徐向前元帅给他的贺信中所指出的:“您对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建树,您对革命的功迹,是永不磨灭的。”
肖劲光:
萧劲光(1903.01.04—1989.03.29),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十大将之一。湖南省长沙人。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及以后均担任要职。由于二简字的原因,经常误写为“肖劲光”。
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6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赴苏联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斯,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区政治委员,建黎泰警备区司令员兼红11军政治委员,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红7军团政治委员,红3军团参谋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部长兼红29军军长,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兼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第4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2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3、4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5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7届候补中央委员,第8、9、10、11届中央委员。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第1次全体会议上被评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张云逸:
张云逸(1892——1974),男,汉族,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人。别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百色起义、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7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张运镒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1926年加入中共。参加过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参谋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广州、香港做党的秘密工作。1929年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司令部作战部部长,中央纵队先遣队司令员,中革军委副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4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新4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局第2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1、2、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7、8、9、十届中央委员。
毛泽东称其“老成持重,威望颇高”。
罗瑞卿: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早年入黄埔军校,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与石家庄、太原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7年复职,1978年赴联邦德国治疗腿疾时去世。
王树声: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汉族,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许光达:
许光达(1908.11.19~1969.6.3)原名许德华,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许光达1925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共。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任见习排长,同年在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师长,红3军第8师22团团长、8师师长,红3军第25团团长。1932年赴苏联,先后入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7年回国。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3分校校长,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区司令员,中央情报部1室主任,晋绥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第1野战军2兵团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1、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9年6月3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1岁。
许光达一生追随共产党,献身于革命事业。“文革”期间,随遭受关押和殴打,仍矢志不渝,并在随身携带的《毛泽东选集》扉页上,写诗明志: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