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阶段,我选择相信河南官方的说法,高考的公平性还是相对比较可信的。 在种种证据面前,事件已经没有太多疑点。河南省招办在回应中指出,这几个考生各科考试条形码正确,且笔迹都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从明天披露的四个考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来看,与高考实际分数比较相符;而昨晚4人中已有2人到河南省招办查看了本人答题卡,其中1人承认没有被调包,另一人则不承认四个科目的答题卡是自己的字迹,正等待做笔迹鉴定(但到目前为止我想不出谁会那么傻模仿他的笔迹答几个科目的答卷呢?有这个能力为何不用这个答题卡写自己答案替换旧卡呢?)。
以目前高考的制度和技术防范手段,调包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是在重重监督之下,将4个考生4个学科均调包根据不可能完成,对应地调包的风险却非常高,因为损害了他人利益有留下后患,且从这几个考生成绩来看,调包后的收益显然过低,因而从逻辑上说完全不值得。
当然,目前仍然有些观点指出事件中存在的疑点:如考生估分成绩与高考成绩差距太大,这一点很多网友都认为考生成绩本来就差,平时依靠作弊或其它手段欺骗了父母,这点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目前暴露出来的考生所书写的作文、说明材料等也可窥一斑;至于考生姓名写错、考生号涂改等问题,既可能是考生有意而为,也可能是考生无意写错。
虽然写错自己名字的概率非常小,但毕竟还有概率,以河南省近百万考生的基数来看,有几个考生的姓名、考生号写错需要涂改就个概率也就是百万分之几,有什么不可能呢? 高考是一项国家层面的浩大工程,高考失公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我相信在严密的组织之下,不可能发生如此恶劣的调包事件,也没有任何人那么傻B花巨额代价、冒巨大风险做这种收益甚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