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理营养》有感
看书的感觉,兴奋,愉悦,总想知道下一刻作者要写什么。整本书清清亮亮,就那么两部分,深入浅出,只要理解心理学的几个名词,这一本书无论谁都能读懂。
想写的东西挺多,真正写又不知道,从哪入手。看到时想到的就叙述一下吧。
无条件接纳,孩子小时候,0-3个月,我好像做到了(我是十岁孩子妈妈)。那时候休产假,有时间,有精力。跟一个咿咿呀呀的小生命在一起,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宝宝睡足了吃饱了,我会拉着他的小手,注视着他,他每一个呜哇的语音我都会给于回应。他是幸福的,我更是幸福的。现在我真的很庆幸和儿子还有三个月亲密的联系。
3个月之后,我开始上班。当时不懂,又因为孩子太小不会表达,或者是因为我没有明白他的表达。安全感的建立就不够好,我这样认为。因为教毕业班从早到晚都是课,扔下孩子就是一天。当年怕孩子哭坏了,总是偷偷地溜,有时溜不走,孩子一哭,不会安慰,还说,哭也得走,以示决绝。现在想到安全感,是因为孩子大约四岁时的一次,带孩子走在路上,刚下过雨,边接学生家长电话边走路,到一个水坑边时,把孩子包起来跨过水坑,放下,继续打电话走路。几步以后,发现孩子没有跟上,扭头看,孩子在水坑那哭。回去一问才知道,还自以为妈妈不要他了。当时还觉得孩子会有这种想法,很可笑也很好笑。现在想想孩子是多么委屈、孤独、害怕、无助--
孩子4-5岁时,正是我最忙的时候,所有的时间都耗在学校里,孩子父亲脾气急躁,每天下班后一个人带孩子,边忙孩子边忙家务,我真的不知道,他对孩子有多少赞美和认同。不过当我读书到这里的时候,恰好听到爸爸跟儿子说:“儿子,你这段读的挺好的,下一段也这样读会更好!”儿子睡下后,我把这段拿给他看,发现他很自豪、得意的神情。而且我想起曾经的一个细节,有一次和儿子看电影回来,天很黑,我说,如果没有你这样的男子汉陪同和保护,妈妈会很害怕。听了我的话,儿子身前身后的伸着小手保护我,而且路过一片绿化带的小树墙时,还帮我提着裙子,挡着树墙,宛如我是一个公主模样。每次因为对他不满生气或惩罚他时,我也反思,只有惩罚才是教育吗?肯定,赞赏,认同是不是会有更好的效果。
6-7岁,学习认知模范。这一心理营养,是我们给的最不足的一方面。那时候孩子眼睛出了问题,所以很多事情都放不下。几乎回退到从前小的模样。而当孩子眼睛有所恢复,我的身体出了问题,所有的人都围到我的身边,孩子体会的是恐惧与慌乱。现在孩子处理问题没有章法,没有条理,时间观念很弱,而且学习与生活习惯都没有养成,应该和当初有关。我不想举例孩子的不足,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让我自己对孩子充满信心,那就是:“迟来总比不来的好。”我的儿子心理营养来的晚些,但它来了,我是幸运的,我儿子是幸运的,0-7岁,心理营养,我希望年轻的妈妈们能早一点看到,适时的给予心理营养,总比迟来的更好!
我参加过一些家长班和家长工作坊,常常的感觉是,老师讲的头头是道,听了以后,总有顿悟的感觉,但到与孩子的实践中,很多事情都是束手无策。这本书后半部分,问题与解决方法,林老师将自己个案相似部分,归纳总结,我们能具体的看到个案的解读方法,对于家长根据自己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几乎相当于家教字典,随意读这本书,有理论有实例,清晰明了,语言平实,忽然就有了轻装上阵的感觉!
感谢两位老师讲故事一样,具体务实的阐述了孩子所需的心理营养,更感谢青豆书坊,让我们看到了这本书!
祝妈妈和宝宝们幸福,营养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