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换算与观测到的时间差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观测到的时间差别中包含了光程差引起的时间差。而对应的时间则不含光程差,是时间的绝对对应关系。比如S系统上的时间与S'系统上的时间,以参照系观测者的时间为基准,计算相对运动的系统的时间就是 t'=t×√(1-v/c),就是说S系统上1秒要比S'系统上的1秒快。
如果要计算测量到的时间就必须把光程差的因素计算进去,比如1秒的时间内系统又运动了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引起测量到的的1秒结束点发生了延迟或提前。因此这一部份的时间差不是相对论效应引起的,而是距离变化引起的。
假如ABC三个系统,相对A,B以v1向右运动,相对B,C以速度v2向右运动,那么相对A,C的速度不能用v1+v2计算。因为相对B的速度v2是用B的时空标尺来测量到的结果,与v1不是相同的标准,不是同一个空间的尺度。
扩展资料:
传统上,在爱因斯坦刚刚提出相对论的初期,人们以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非惯性参考系来作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分类的标志。随着相对论理论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显出其缺点——参考系是跟观察者有关的,以这样一个相对的物理对象来划分物理理论,被认为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目前一般认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区别在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引力(弯曲时空),即狭义相对论只涉及那些没有引力作用或者引力作用可以忽略的问题,而广义相对论则是讨论有引力作用时的物理学。用相对论的语言来说,就是狭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是平直的,即四维平凡流型配以闵氏度规,其曲率张量为零,又称闵氏时空;而广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则是弯曲的,其曲率张量不为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