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2020-04-21 综合 183阅读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14岁的他背着行军锅随同在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浴血奋战,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他腿部被敌人子弹打伤,他咬着牙用毛巾包扎一下,不顾伤痛带领炊事班艰难地追上了大部队。后来伙食班长在战斗中牺牲,他被临时任命为炊事班班长。为了让全连战士弄点吃的,绞尽脑汁。一次在河滩摸泥鳅,不会水的他差点被那个蒜臼底的小河吞没。爬雪山时,比自己小一岁的小吴患了严重的冻疮,他就背着他往前挪动。过草地时没有吃的,草根和树皮吃完了,他把缴获敌军官的一条牛皮带煮了给大家吃。夺取腊子口战役中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勇敢地打死3名敌人,救出了2名伤员,立了二等功。
突破国民党军渭河封锁线后,由于战斗和伤病减员,当初的30万红军只剩下3万了。到达米脂县的时候已经有二万四千里了。米脂自古出美人,那里的婆姨一个比一个水灵。他黄昏十分疲惫地从一个村庄路过,看到有好几个战士在一棵赶大的梧桐树前围观。原来,有个家境富裕的人家在树上帖了一则“招赘入婿”的告示。条件最好是当兵的外地人。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个人家出此下策也是万般无奈。天黑时分,他门在一个有好几个麦秸垛的麦场露天宿营。他的眼前总是晃动者那个告示。喷香的小米粥和水灵的米脂少女的影子不时地在脑海里冒出来。子夜,繁星满天。他假装撒尿,偷偷地脱了军装向那个贴告示的村庄跑去。
大概在他做上门女婿半年,一天,村里面突然通知全体村民开会。老支书请一个从吉普车上下来的一身戎装的红军干部讲话。那个干部说红军长征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老百姓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了。我看那个小干部十分眼熟。他也在用目光打量我。原来是我们炊事班的小吴。如今他已经是连长了。
解放后,他和老婆回了家。有一年,当地民政部门通知他有省领导要下来慰问困难户。送来米面和油的居然又是小吴。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