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是什么意思

2020-05-20 文化 92阅读

古时边塞地区的一种军歌,《塞下曲》是由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乐府曲。

全文:

塞下曲(其一)--【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译文: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塞下曲(其二)--【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译文: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其一: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 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其二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下曲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