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有道理吗?

2020-06-20 健康养生 92阅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下,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1、“春捂”可增强人体抵抗力。

春天的气温变化很大,乍冷乍热,所以倒春寒的天气还是非常多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过早地、过快地脱了衣服,就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得一些传染病,还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想要健康度过春天,“春捂”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2、8月初立秋,仍是三伏天,暑热盛行,秋阳炽烈灼人堪称秋老虎,这时岂能穿厚衣服?9月下旬,天气凉爽,早晚温差加大,进入10月深秋的寒露和霜降,气温下降。在秋季要穿适合气温的衣服,适当秋冻,衣服渐渐加厚,让人体慢慢适应气温下降,增强身体防寒能力。

不管是“春捂”还是“秋冻”,目的都是顾护阳气,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保持一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扩展资料:

一、“春捂”的最佳时机

1、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2、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3、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面对孩子般变脸的春天,需要随时加减衣服。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该捂的信号。

4、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中医专家指出,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或高龄老人需要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二、“秋冻”可以保证肌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但是“秋冻”也不是随便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群、不同身体部位、不同的地域都有所不同。

1、时机:夏末秋初最适宜

初秋是秋冻的好时机。晚秋再“秋冻”,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秋冻的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体质好的儿童也可以秋冻,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使其逐渐适应。

2、温度:温度太低别冻了

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减少穿衣适当“冻”一下,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但接近初冬时,气温降到15℃以下,要穿上秋冬衣服了。

3、部位:头颈腹腿冻不得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如颈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头不能冻。头部受冻,被寒气入侵体内阳气走散,从而引发其他基础性病症。脚不能冻。脚冷,则冷全身。肌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腹部不能冻。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女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脖子不能冻。脖子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地域:南北有别要区别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5、“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如果老人和儿童,或者体质较弱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者,体质本来就弱,最好还是根据气温和身体感觉及时增加衣物。对体格健康的人群,过度“秋冻”也不可取。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是最好的做法。

6、“秋冻”还应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锻炼也要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让寒气入侵人体,当周身微热,出汗即可停止。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正文> >“春捂秋冻”说法靠谱吗?这么“捂”才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正文>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科学“秋冻”了解一下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