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扭曲操作即卖出较短期限国债,买入较长期限的国债,从而延长所持国债资产的整体期限,这样的操作将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从收益率曲线来看,这样的操作相当于将曲线的较远端向下弯曲,这也是扭曲操作得名的原因。1961年,美国联邦储备局首次实施了扭曲操作。2011年9月,美国联邦储备局第二次采用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得名于当时的一首热门歌曲The Twist(Chubby Checker演唱)以及风靡一时的扭摆舞(Twist Dance)。扭曲操作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托宾于1960年初设计。
第一轮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其后获美国联邦储备局于1961年首次采用。当时联储局购入以五年期为主的4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同时卖出短债,目的除了降低长债利率,更希望减少流失美国黄金储备,但当年的成效不大。
第二轮扭曲操作
背景
美国在实施本次扭曲操作的货币政策之前,已实行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QE)。第一轮是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美联储购买了约1.725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有毒资产。 第二轮是从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美联储再次收购0.6万亿美元的政府长期债券 。
量化宽松的实质是央行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量化宽松政策在实施初期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效果,但是影响不能持久。同时,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规模与资产结构都造成了巨大冲击,当量化宽松政策效微力乏之时,美联储推出了国债扭曲操作的货币政策。
开始时间
2011年9月21日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维持0-0.25%的现行联邦基金利率不变。FOMC在声明中宣布将推出价值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这些举动基本符合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美联储没有调降超额储备利率。
操作目的
通过买入十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推低长期利率,从而推低与长期利率挂钩的贷款利率,包括按揭和汽车贷款,鼓励买入高风险资产,有助推动股票等资产价格上升,不会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减少刺激通胀升温的机会,有助于说服美联储委员会内部的鹰派接纳。
但该举措可能导致短期利率上扬,因此与2013年年中前维持极低利率的承诺有一定冲突,而在长期利率已经处于低位时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也可能有限。
具体措施
美联储本次4000亿美元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 2,OT2)的具体措施是,在2012年6月底之前购买4000亿美元的6年期至30年期国债,而同期出售规模相同的3年期或更短期国债。
2012年6月21日,美联储决定将已经到期的OT延期至年底,额度再增加约2670亿美元,主要诱因应该是就业状况欠佳。
2012年12月份,美联储宣布“扭曲操作”终止,并将用第三轮更加积极的量化宽松政策(QE3)代替,用于购买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证券(MBS)。
实施效果
(1)长短期国债收益率
从数据上来看,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2011年9月到2012年12月一直低于2%,而且1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不大,并没有造成短期利率上扬,说明这次扭曲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国内生产总值
自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一直处于调整期,此次扭曲操作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不大。
(3)就业从2010年开始,美国失业率一直处于下降通道。[9] 扭曲操作对于就业增长有一定帮助,但并不显著。
(4)通胀水平
CPI数据从2011年9月份开始也一直在下降。
(5)股票市场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较明显。
综合来看,此次扭曲操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降低了长期利率,而且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比较成功。但是CPI、失业率、GDP等数据中很难体现扭曲操作的影响,经过两次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美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持有较为充足的流动性,美国企业欠缺借贷和投资意愿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增长点。
而且,美联储扭曲操作对需求端的刺激效果很可能也较为疲弱。从美国经济历史角度比较,美国私人部门当前的杠杆率仍处于相对高位,贷款利率下降并不能促使消费增加。实际上,从美国的历史看,在刺激消费方面可能是财政政策更为有效,如此前美国有关房屋、汽车等耐用品购买的税收优惠政策促使大件消费需求释放,但美国财政政策的新刺激方案推出同样面临债务上线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