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为何与法兰西王国在巴黎签署协议,共同对付英格兰?

2020-05-22 综合 216阅读

公元1295年10月23日,苏格兰与法兰西王国在巴黎签署协议,共同对付英格兰,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长达两百多年的“老同盟”(Auld Alliance)(法国与苏格兰的同盟关系直到1560年才中止了,持续时间265年。它普遍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外交同盟关系,也曾被戴高乐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同盟)。但是条约的签署也使得苏格兰形同向英格兰宣战。面对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爱德华一改执政之初开明的姿态,向英格兰各个阶层课以重税。用这笔钱武装了一支精锐部队开赴苏格兰。在布鲁斯家族的领袖罗伯特的协助之下,爱德华轻松的血洗了苏格兰首都,将约翰巴里奥赶下了王座送入伦敦塔监禁起来。但就在爱德华自认已然将苏格兰收入囊中之时,一个本不起眼的名叫威廉华莱士的小人物却挡在了他的面前。

威廉华莱士的原始画像

在后世对于威廉华莱士的文艺作品,大体都将其设定为一个出身民间的草莽英雄。但事实上华莱士来自于苏格兰西部一个富裕的骑士世家。公元1296年,华莱士因攻杀爱德华派往当地的征税官,而成为了金雀花王朝的敌人。关于这位征税官和华莱士有“夺妻之恨”当然只是传说,但爱德华加之于苏格兰各阶层的高额税收,却无异于“杀父之仇”。因此华莱士登高一呼,立即得到了苏格兰各地的呼应。

忙于对付法王腓力四世的爱德华,起初对华莱士领导的起义并不在意。只派出两位伯爵纠集了一支7000余人的英格兰、苏格兰贵族联军前往镇压。两军在横跨福斯河的斯特灵桥两畔形成对峙之势,当时的斯特灵桥只是一座仅容两马并辔而过的小桥。因此英格兰军队面对河北岸居高临下布阵的华莱士所部,本不应主动进攻。但长期对峙所形成的巨大财政压力却令英军统帅决定于公元1297年9月11日清晨发动正面进攻。

斯特灵桥战役

借助着来自英格兰、威尔士的长弓手的掩护,金雀花王朝的正规军很快便突破了华莱士的桥头防线,但后续部队在拥挤的小桥上却进展缓慢。华莱士抓住战机命令阵中的苏格兰长矛手从高地向斯特灵桥头发动冲锋,而就在已经过河的英国骑兵陷入对手的长枪冲击伤亡惨重之际,不堪重负的斯特灵桥突然断裂。进退失据的英军随即陷入任人鱼肉的窘境。

歼灭了斯特灵桥头的金雀花王朝主力之后,华莱士随即挥师杀入英格兰北部,攻占并洗劫了约克郡。爱德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抽调英格兰、威尔士各地诸侯北上迎战华莱士。面对金雀花王朝的倾国之兵,华莱士理智的选择了撤回苏格兰内地,纠集更多的援军在中部城市福尔柯克严阵以待。客观的说华莱士对战场的选择并无太大的问题,但面对爱德华两翼包抄的骑兵,华莱士选择了名麾下的长枪兵结成圆阵进行防御。

福尔柯克战役过程

完成了对华莱士所部的包抄之后,爱德华才亮出了自己的王牌。大批来自威尔士的长弓手向华莱士的军阵射出了大量的致命的弓矢。缺乏远程武器的苏格兰军队随即成为了密集的靶子。日后声名远播的英格兰长弓手也正是凭借着此战之中的卓越表现,奠定了其金雀花王朝主战兵种的基础。

首次亮相的英格兰长弓手

在箭雨纷飞之下,苏格兰人死伤过半,英格兰的骑兵踏着尸体打入缺口。苏格兰人的阵线一旦被冲破,长矛兵便立刻遭到无情的砍杀。华莱士及其追随者不得不各自奔逃以躲避追捕。苏格兰人作为一个整体或许是不可征服的。但兵败后的华莱士却最终为自己的部下所出卖,于1305年被押往威斯敏斯特宫,在庄严的气氛中受审,最终被吊死在绞刑架上,对了以儆效尤,爱德华残忍的将其剖腹分尸。但是,苏格兰战争却象一位编年史家所说的那样,“冬去春来,周而复始”。

关于华莱士被审判的油画,其造型刻意向耶稣等基督教圣徒靠拢

常言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但历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让我们遇见未来这么简单,读到深处的人一定明白,读史只不过让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动性去创造未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高晓松的歌词里,我们除了体验了一把文艺情结,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情怀。诗歌为我们缔造了一个精神的乌托邦,而史哲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现实,我们不仅要活在现在,更要活在未来。跟着这些经典,遵循着历史的足迹,一点点掀开面纱,还原真实的场景,感受时光的流逝,追逐着哲人的思想,一点点探究人类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