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海绵校园”?
打造海绵校园既可以在已建成校园,利用改造契机“见缝插针”地引入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可持续雨洪管理理念;也可以在校园建设初期,能够在保障校园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雨水系统的总体效益。
二、如何打造“海绵校园”?
海绵校园的建设多为改造类项目,需要结合校园现状情况,以及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确定改造项目设计目标。
“海绵校园”工程包括新建雨水沟(道路、广场)和卵石排水沟、雨水花园建设、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铺装改造、海绵示范技术展示系统和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内容。
可在校园运用的海绵设施有:生物滞留池、高位花坛、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湿塘、垂直绿化、绿色屋顶、小型湿地、蓄水池、生态树池、耕作园等。
1、运动区
沿运动场周围设置线性排水沟,收集、转输雨水径流至海绵设施,并汇入蓄水池;
在运动场草坪底部铺设排水盲管,雨水沿线性排水沟汇入蓄水池;
运动区周围设置地下雨水储蓄设施。蓄水池应有一定水质净化功能,净化后的雨水可用于运动场草坪及零散绿地的灌溉。
2、校园建筑
采用绿色屋顶。绿色屋顶设置宜考虑雨水集蓄回用,用于绿色屋顶浇灌,平屋面绿色屋顶可设计成耕作园,与学校自然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其他建筑可考虑采用垂直绿化,如教学楼建筑雨落管优先采用断接方式排水,高位花坛承接雨水,利用植草沟等方式将承接或散排的雨水引入海绵设施;
面向校园周边道路的建筑和校园围墙,应优先采用垂直绿化,也可设计高位花坛与垂直绿化一体化的海绵设施;
雨水储存设施可选用雨水罐、蓄水池等设施,并采用与水景结合的方式布置。
3、道路系统
宜采用生态排水方式:在校园内少设置地下排水管网,不设置路缘石。
人行道和广场宜采用透水铺装。
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宜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混凝土路面。
道路两侧可采用排水设施,若无法布置海绵设施时,可采用线性排水沟或植草沟等方式,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雨水径流至海绵设施。
4、食堂与停车场
食堂汇水区域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雨水径流进行预处理,再导入海绵设施;
停车场应设计为生态停车场。停车位采用透水铺装形式,径流汇入植草沟再导入生物滞留池等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海绵设施。
5、跌级花池
以阶梯型式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花池排列成型。花池是养花和栽树用的围栏区域,池内填种植土,设排水孔。不仅可有效减少地面土方开挖,而且可打造一处景观。下雨时,跌级花池除了起到迟滞水流的作用,里面的植物也同样能对比较脏的初期雨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6、透水道路
整个校园不再是传统的水泥地面、塑胶操场,取而代之的是依次由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砂垫层、碎石过滤层、盲渗管等多种透水材料综合运用体。
雨水一旦落到地面,就能迅速被地面吸收。然后经过层层渗透,将杂质除去后,通过盲管引流进蓄水池。因此,学校的道路、停车场、人行道都具有吸水功能。
7、地下雨水调蓄池
地下雨水调蓄池是钢城二中海绵工程改造的最大亮点,最大可容纳500立方米雨水。雨水花园、生态旱溪的雨水通过地下管网汇集到这里,可用于校内绿化灌溉、道路冲洗,能够回收利用,减轻了排渍压力,降低了能耗,实现可循环利用。
8、生态旱溪
旱溪就是不放水的溪床,人工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配合植物的营造在意境上表达出溪水的景观。生态旱溪是此次海绵试点的第一大亮点,全长160米。不下雨时,旱溪是一道风景;在雨季又可以盛水,水旱两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