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怎么和顺治合葬的

2021-11-04 综合 176阅读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顺治最钟爱的董鄂妃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在其逝世后的那年冬季,顺治也在悲痛中突染天花,没过多久也不治身亡。

顺治弥留之际,大学士王熙衔命赶到皇帝病榻旁撰写遗诏。在其自撰《年谱》中,王熙自称所写遗诏颠末了皇帝的承认,“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完”。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晚,顺治皇帝驾崩归西。

奇怪的是,在顺治遗诏颁布后,王熙便将其时一切与遗诏无关的文稿材料全体付之一炬。尔后,王熙对遗诏一事便不停坚持缄默,再无片言只语。

更让人感到有些难以想象的是,顺治遗诏中竟然有这么一句,“端敬皇后(董鄂妃)于皇太后恪尽孝道,辅助朕躬,外交聿修。朕仰奉慈纶,回想贤淑,丧祭仪式,过从优厚,未能以礼止情,诸事窬溃不经,朕之罪一也。”

所谓“未能以礼止情”,这话固然说得含蓄,但无疑是对董鄂妃直接的非难。王熙宣称本身拟的遗诏曾颠末顺治的批准,但以顺治的共性,他应当不会在临终前留下如斯对董鄂妃晦气的话语,由于这完整是对他们本就为人非议的恋爱的一种否认。

那末,顺治的遗诏又是怎样变成为了“罪己诏”的呢?

从顺治灭亡到颁布遗诏中间有四个时刻(现代一时刻即是如今两小时),清史专家孟森老师推想,“此间必有太后及诸王考虑改定之情事”。而把对董鄂妃的葬礼逾度写进遗诏,明显有故意而为之,估量是反应了孝庄太后对董鄂妃的仇恨。

事实上,孝庄太后从一开端就对顺治和董鄂妃的结归并不满意,而顺治的早死,很天然的归结于董鄂妃的缘故原由。丧子之余,孝庄太后脑海里显现的想必是对“红颜祸水”的一腔肝火罢!

正如《红楼梦》的元春同样,每一个后妃的前面都关系着其外戚家属的运气。孝庄太后的恼怒,让顺治的另一个女人、贞妃董鄂氏(董鄂妃的堂妹),感到了来自心坎的极大胆怯。为了浇灭孝庄太后的肝火以顾全本身的家属,贞妃决然决议就义本身为顺治殉葬,以调换孝庄太后对董鄂妃家属的饶恕。

是年,贞妃才刚二十出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她失去了本身的姐姐和丈夫。更可悲的是,贞妃从来就没有像堂姐同样得到过顺治的恋爱和所付与的煊赫位置。然则,当统统都停止时,她却要为顺治和董鄂妃那场大张旗鼓的恋爱支付价值,做他们恋爱的殉葬品。

贞妃的灭亡,历史上平日叫做“从殉”,这也是中国历史一种极其丑恶的陈旧轨制。惋惜的是,贞妃固然从殉,只管起初被康熙追封为皇考贞妃,但贞妃身后照旧备受萧条,名分及合葬的哀荣都与她无关。

起初,康熙为嫡母慈和皇太后(即顺治之孝康章皇后)营造孝东陵地宫时,在地宫中与顺治合葬的只要董鄂妃和康熙嫡母。至于从殉的贞妃,只是别的安葬在孝陵东边的妃嫔陵园里。她只不过是葬在孝东陵的浩繁嫔妃之一,仅此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董鄂妃和顺治骨灰所放的地宫是清东陵中唯一没有被盗过的,这位多情的皇帝和他的爱人却是得到了久长的安定。其他的园寝,就没这个好运了。

天花令顺治暴死,但也给此中的一个皇子带来了好运。这便是皇三子、起初的康熙皇帝玄烨。在顺治驾崩的惶恐之余,皇族起初选中了玄烨作为王位继承人,缘故原由是他曾经生过天花而且虎口余生,是为福大命大。

对付殉葬这类行动,康熙皇帝是极不赞成的。其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诏永远制止殉死的行动。从尔后,“妃子从殉”的成规便在中国皇朝史上永远的消失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