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帮穷人,好人帮好人,是王颂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让好人不用活得太辛苦、太孤单,在他看来,也是慈善事业的重要任务。
颜女士对恤孤会的信任由来已久,她从不过问自己捐出的钱是否用到、何时用到,也不索要任何收据,“只要交给恤孤会,行善的好意就算圆满了”。
志愿办会捐款专用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王颂汤清楚记得每一次互相推搡的场景,大多时候他都拗不过捐款人的善意。2008年一次有人要捐100万元,王颂汤知道他新办的一间企业在亏损,就说60万元,争来争去拍板80万元。
王颂汤:忘不了穷孩子的苦难和善良人的信任
“要做好募捐,就必须先建设好自身的队伍,能把每次的活动做得尽善尽美、公开透明,这个组织才会有前途,才能吸引更好更合适的捐款资源。”
家住珠江新城的颜女士下班后带儿子前来认捐,在周边兜了个大圈才找到螺岗西办公楼五楼。
但是,有几种钱王老是断然不收的:一种是对恤孤会不了解、不放心,捐款之后睡不着觉的;一种是没经过家里人同意,捐款引发家庭不和谐的;还有一种,就是捐款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的。
如今,恤孤会已资助9341个孩子。5月26日,新一批2000名贫困孩子的资助行动启动。
七年前,为了一纸“出生”批文,恤孤会的创立者们曾经纠结不堪:奔波一年半,“跑”下41枚公章,才办成一件好事。
是什么,召唤着王颂汤们对慈善事业的执著追求?
民政部官员评价恤孤会:“奉献了一份平民慈善的实践”、“做的是上乘的慈善”。一路走来,恤孤会给草根慈善社团留下了怎样的反思与启示?
作为“广东省民间社团的一面旗帜”,恤孤会一直被作为剖析草根公益的优秀样本。但它的“掌门人”说,现在的某些做法,某种意义上,是被迫的。
从41枚公章艰难创会至今,它没向政府要过一分钱,大部分时间里没有一名领薪雇员,但它的志愿者遍访广东数百条村落的孤贫孩子。它放弃了法律规定可以提取捐款10%作为管理费的权利,将3000多万元捐款不差分毫用到了孤贫孩子身上。它亟须捐资,却“傻乎乎”地婉拒上千万元捐款;它的诚信透明、俭朴低调,打动了前来审计的会计事务所,回头成了捐助它的“粉丝”。
成立七年来,恤孤会共募得善款3000多万元,这对一个草根公益组织来说十分难得。究其成功之道,王颂汤拿做企业的决心来做慈善的魄力功不可没。
事例二:英德大湾镇的钟镇雄、钟丽婷两兄妹,哥哥读二年级,因小时发烧无钱治成弱智。妹妹读学前班。家里还有一位70多岁的爷爷,因青光眼双目失明。 村干部介绍,知道我们来访失明的老人还下地种菜、做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对孩子付出的一切。令我们更感动的是,曾有好心人想收养乖巧的妹妹,但妹妹拒绝了:“我走了,谁来照顾我爷爷。”
有国企解雇后还在失业的员工,要把一部分遣散费捐出来,可是这些钱,王颂汤却“不乐意”收。“总共5000元,怎么也不肯拿回去,真情难却,只好收了。”
“这些例子已经清楚表明,我们热爱并执著于慈善事业的原因:忘不了这些穷孩子的苦难和这些善良人的信任。”
几年前,有人要给恤孤会捐两千万元做一个项目,王颂汤认为这项目干不好拒绝了。曾是广州远洋公司总经理的他,将经营企业的成熟经验运用到慈善事业———先做好,再做强,不要急着做大。
捐赠人给我们的钱,是委托我们管理和使用的,法律上是属于我们的,但道义上不是我们的,所以我每个月要把财务报表、捐赠清单、捐赠款使用明细表等都公布到具体每个人,钱花在哪、怎么花、花了多少、还剩多少,全部做好表挂在互联网上,捐款人可以查,受助人也可以查。七年了,还没发现过有问题。
正在大堆资料中埋头苦干的志愿者看到颜女士,停下手头工作招呼。随后放到她手头的,是一叠韶关农村地区贫困孤儿的花名册。
办公条件令人心酸
实习生 王孟涛
王颂汤感慨,如果说,这些孩子用他们的苦难在拷问社会的良心,那么这些善人用自己的行动作出回答。“问题是,我们的社会究竟有多少人的回答是合格的?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不应该有被遗忘的后代。”
从2004年到现在,像颜女士这样专程上门认捐的市民越来越多。许多受帮助的孩子,也许始终没机会跟资助他们的好心人当面道谢。
奉献无边能救则救
一杯清茶作陪,颜女士很快选好有缘人,也没拨电话核实,当场交钱,一人三千,三人九千块,用于贴补这三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花销。
7年,25个县,9341个孤贫儿童……这是一个草根慈善组织助学足迹的鲜活记录。
在慈善事业频频遭受质疑的今天,王颂汤时常叮嘱恤孤会的同事,一定要把好事做好,做不好,索性别干。
为何对
第一次来恤孤会办事的人,多会找不到办公地点———广州远洋宾馆旁一排旧办公楼里。
“我们不仅要做慈善,还要为保卫慈善事业的高尚纯洁而奋斗,如果中国连慈善事业这个领域都沦丧了,就没什么净土了”,王颂汤说,慈善本是好事,但好事也会做坏,要把好事做好,其一就是必须克制好大喜功的毛病。
在王颂汤看来,慈善有其特殊性,一旦出了负面消息,苦心打造的信誉就会瞬间崩塌。他常常以身作则,培养志愿者们节俭苦干。在恤孤会,有三条原则不容触犯:一是不准受助对象列队欢迎、打标语口号;二是不接受锦旗牌匾;三是不请客送礼搞招待。恤孤会年收捐款上千万元,但没有一分钱招待费,谁接待谁掏钱。
然而,除了助学外,恤孤会还经常揽些外人看来是“项目外”的吃力活。
慈善事业执著追求
“举几个事例吧。不过,这不是在讲故事”,王颂汤说。
恤孤会劝说捐助人收回捐款之举,更让很多人不理解。
常常揽些“吃力活”
“办公场所是原单位免费提供的,一些办公用具,是以前不用的旧物里淘来的,能用就好,省下钱多帮几个孩子”,73岁的王颂汤老人,对目前的办公点已心满意足。
事例三:一位企业家认识我们后,每年12月12日就捐30万元。我开始很好奇,为什么总是挑这个日子捐钱?原来12月12日是他女儿的生日,“我女儿今年两岁,我和她妈妈商定,要把做慈善观念注入她成长的记忆里,我们希望她以后每次过生日都记得要帮助别人。”
首先建好自身队伍
就是这样一个苛刻的慈善团体,至今已有854名注册志愿者,去年参加志愿服务21064人时。
非所有捐款都接收
王颂汤说,恤孤会成立初衷是为改变农村贫困孤儿的命运,让他们得到公平的教育权利和机会。
这是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下称“恤孤会”),5月29日,它助学为善满七周年。
透明与诚信是慈善团体的生命。恤孤会的特点之一,就是公开透明,这是中国慈善事业的软肋,或者说是短板。我们现在的做法,比国外慈善团体还要严格,中国现在社会诚信太差,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被迫的。
这些规矩,与现今的社会风气似乎多有冲突。有人报名做恤孤会的志愿者,王颂汤会逐条告知:“来我们这做志愿者,管得很细很严,会很辛苦,你想好了吗?”
“看到张菲时的场景很凄惨,几个婴儿在地上爬,张菲乱了手脚,聊过后才知道,这些孩子全是有残疾的”,王颂汤当场表示,要帮帮这个可怜的妈妈。回广州后,他联系了愿意免费诊断的医院。很快,三个孩子和张菲在恤孤会的安排下来到广州诊治。办理入院、募捐手术费、申请民政部门帮助等事情,都由恤孤会的志愿者一手操办。
有人说,搞助学的恤孤会,怎么管这种“闲事”?事实上,这也时常困扰着王颂汤。恤孤会每年都要关照好几个类似的“特例”,王颂汤总觉坦然:“既然我们知道了,就要帮。”
事例一:去年资助遂溪县1046名孤儿,在逐户家访核查时,遇到6岁的戴文才,泥屋泥地连稻草都没有铺就是床。妹妹一出生,妈妈精神病发走了,一年后爸爸病逝。当年除夕夜妹妹掉进尿桶溺死,他把遗体搬进山里埋葬。第二天妈回来了,没过几天又死了。后来村里安排一位70多岁的佝偻老太陪他,老人拉着我们的手不放,泣求带走文才。真是情何以堪!
一位恤孤会资深志愿者感慨:宽和慈善,不忤于物,不问回报,这一点,正跟恤孤会的气质相投,也正因如此,这些市民成为恤孤会的长期慈善“合作伙伴”和志愿宣传者。
热心人士信任长久
办公费全部自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