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寅
歙州大战时,设计杀掉梁山的圣水将军单廷圭、神火将军魏定国,歙州城破之时,王寅杀出重围,连杀李云、石勇,后被孙立、黄信、邹渊、邹润、林冲联手杀死。
2、司行方
是护国大将军,江南方腊国杭州四个元帅之一,方腊大太子南安王方天定的部下。
当接受招安的梁山人马进攻德清县时,他奉命去抵抗,并在激战中将梁山将领雷横斩于马下。后来兵败,被追逐到在水里淹死。
3、邓元觉
法号宝光如来,官拜国师。武艺高强,曾与鲁智深大战50回合不分胜败输赢,最后再加上武松两把精钢戒刀助阵,才落败而归。在第一百十七回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中,被花荣用箭射死。
4、石宝
方腊麾下四大元帅之一,福州人氏,被称为"南离大将军"。使一口劈风刀和一颗流星锤,接连击杀前来征讨的梁山军队的索超、邓飞、燕顺、鲍旭、马麟五员将领,还曾战退大刀关胜,击败小温侯吕方。后乌龙岭兵败,石宝怕被俘受辱,于是自刎身亡。
5、厉天闰
任镇国大将军,四大元帅之一。杀死周通和张清,厉天闰在兵溃之时,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心态失衡,被卢俊义挑于马下。
6、吕师囊
原来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是梁山噩梦的开始。
但屡败屡战,心情比较悲愤的吕枢密只不过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金枪将徐宁觅得破绽,肋下刺着一枪,搠下马去,魂归了阴曹地府。
7、庞万春
江南方腊部下的大将,由于善用弓箭,绰号"小养由基"。在与梁山军交战时,庞万春带兵把守昱岭关,曾亲自或由其部下射死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七人。最后劫寨失败,被汤隆活捉后被杀,一生就此结束。
8、方杰
方腊之侄,手持一枝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被方腊称作南国第一名将。曾在杜微飞刀的帮助下,阵斩梁山猛将霹雳火秦明,后连斗关胜、花荣,李应、朱仝也上阵夹攻,拨马回阵时,又受到卧底柴进和燕青的攻击,下马逃命时被柴进一枪刺中继而燕青赶上一刀杀死。
扩展资料:
《水浒传》全名为《忠义水浒传》,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北方一场规模并不大的底层民众起义。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各地底层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反抗蒙元统治,梁山水泊众多好汉的故事迎合了这样的社会背景,在民众中间广为流传,并不断地被加工,人物与故事越来越丰盈。
施耐庵对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故事进行整理和再加工,创作了一部完整的《忠义水浒传》。作为一位士大夫,施耐庵对梁山人造反故事的处理是非常讲究政治的。
“水浒传”前冠以“忠义”二字,宋江等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主张,宋江造反的目的是为了招安,招安后受朝廷派遣征辽、征方腊。这些都是施耐庵“政治正确”的体现,如此,这部书才可能印行。
施耐庵针对统治者,给《水浒传》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宋江诸人受招安的结局,一定程度淡化了统治者对这部书的反感。但毕竟读者看重的是生动曲折的故事和活灵活现的人物。
《水浒传》处处生动地描写了官员的贪婪残酷,下层人走投无路的反抗,也在许多细节上渲染了反抗行动的暴力和血腥。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水浒传》成书不久,流传还不算很广,屡兴“文字狱”的太祖没有就这部书下过禁令。
朱元璋死后,明朝处于上升阶段,国力和民生状况都不错,社会矛盾没有那样剧烈,明朝统治的道义合法性还比较充足,因此,《水浒传》的传播没有受到官府大规模的干预,甚至一些士大夫非常推崇这部奇书。
《水浒传》从嘉靖到崇祯一百多年间,刊印了31次。而到了崇祯朝,社会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明朝统治者面临着元末蒙古统治者的相同危局,大明国遍地烽火,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纷纷起事,更有山东李青山在梁山故地聚众造反,明朝社稷危若累卵。
《水浒传》此时变成了统治者眼中最不合时宜的一部书。
崇祯十五年四月,刑科左给事中左懋第向皇帝上书,请求朝廷颁令焚毁《水浒传》。崇祯皇帝从其意,下旨“着地方官设法清察本内,严禁《(水)浒传》”。这是《水浒传》问世后第一次遭到最高统治者的禁毁。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