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毛笔,离不开水,水当然要是清水。水还不能吝惜,因为洗净一支毛笔要不少的水。下面,我就把自己洗毛笔的步骤一一写出,供大家参考:
一、 要将笔毛内的墨用尽
这是为了使洗笔变得简练点,方法就是写字结束后,可以不蘸墨,随心在纸上乱写一通,一直将笔腹里的墨用尽。据说大师黄宾虹作画,水墨交融,画完可以不洗笔,在衣襟上擦干即可,因为笔里的墨已经用尽,而在蘸水的过程中,笔毛已经洁净,在作画过程中洗笔,我想深谙笔性、深通墨理的人是可以做到的。
二、 先泡笔后洗笔
洗毛笔,最好是在一个固定的器皿里,比如盆子、洗面池等。把毛笔泡在一定量的水里,水也不用太多,能覆盖到毛笔就好了。泡大约20秒即可,这样可以把笔腹里的墨发散出来,便于洗笔。不能把毛笔泡在水里即可,这样过不了几天,毛笔笔管就会开裂,损坏了价格不菲的好笔。洗笔的事,懒惰不得。
三、不可因洗笔而伤笔
洗笔的过程中,要始终笔头向下,可以用手指轻轻地拨弄笔毛,但是不能用力地拔笔毛。可以在水里搅动笔头,但是不能时间太长,这样会伤及笔根。要洗到把毛笔提出水面,用手指挤压笔毛渗出的水没有过多墨色,这样这支毛笔就基本洗干净了。最后把笔里面残存的水用手指或者吸水的纸挤出,即可结束洗笔的程序了。
四、多支毛笔怎么洗
如果是多支毛笔同时洗,为了更好地护笔,最好把毛笔分开洗,因为毛笔的材料不同,有兼毫、羊毫、狼毫、紫毫等等之分,羊毫和狼毫的含墨量,必然大相径庭。分开洗,基本可以做到每支笔都洗干净。
五、毛笔洗完后的养护
毛笔洗完后,就涉及到毛笔的日常养护。切切要注意的一点,是毛笔不能头向上放置。因为那样毛笔里面残存的水份会下渗到笔管中去,使笔管开裂,最终笔头脱落。这种情况,在北方的同好,尤其需要注意。尽量将毛笔笔头向下悬挂或者平放于笔帘中,这样毛笔会自然干燥,笔毛分散,便于下次使用。
另外要提出的一点,宿墨不仅发臭,而且会伤笔。因为墨汁里面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后,对笔毛的伤害是明显的,所以最好不要用宿墨书写。古人云: “ 笔墨精良,人生一乐 ” 。善待我们的毛笔,挥运久了,自然顺手,好作品或许就应运而生。
关于毛笔的常见问题/原因及修复方法
竹笔
杆开裂
1、笔杆选材不当。
2、保管不适,南北气候有关。
3、使用时间过长,笔头根部触墨和水湿膨胀,不使用时又收缩,致使竹杆开裂。
修复方法
1、杆中部开裂,可把裂口处抹上胶粘剂。
2、注意使用方法和保存方法。
3、笔头根部开裂,可用丝线缠紧涂上胶粘剂,避免笔头脱落。
笔顶
笔斗脱落 粘合不牢,用胶不当 选用胶粘剂重新粘合(耐水胶)
笔头脱落
1、笔膛过大粘结不牢。
2、厂家用粘结胶不当,不耐水的胶粘剂。
修复方法
1、选用耐水的胶粘剂重新粘合。
2、以选用于粘有机玻璃的胶粘剂。
零星脱毛
1、浮毛笔工无法涮净,新笔开始很正常。
2、粘结不牢固。
3、笔头制作没扎紧。
4、使用时间过长。
5、使用时用力过猛把笔毛折断,或干湿时间过长受闷。
修复方法
1、新笔使用前,将浮毛涮净。
2、用注射器注射胶粘剂于笔头的根部,然后把毛笔头向上直立待干后使用。
3、使用时间过长,毫毛腐烂,属正常现象。
4、毫毛纤细承受力不等,要适合笔毛的承受能力,注意运笔方法,优质羊毫笔耐磨性强。
连续脱毛或成束掉毛
1、笔头根部粘结不牢。
2、墨腐蚀性很强,墨质量太差,使笔头霉烂,笔根部最易霉烂。
3、涮净后没挂起晾干,插入笔筒或装入笔套,墨水渗入笔膛时间过久,造成笔毛腐烂。
4、制作粗糙选毛质量太差。
修复方法
1、要重新粘结,注入胶粘剂。
2、用后涮净墨,劣质墨忽用。
3、涮后要挂起晾干,不装入笔套。脱毛严重时注入胶粘剂。
4、谨慎注意选购质量可靠的产品。
毛笔使用寿命短耐磨性差
1、笔工制作,热处理温度不当,碱性水浸泡时间过长。
2、用纸过于粗糙。
3、质量低劣的墨。
4、保养不当,损伤笔锋。
5、用笔时用力过猛。
6、毫毛质量太差。
7、毛笔品种档次不同。
修复方法
1、用质量好的毛笔。
2、选用较好的纸。
3、选用较好的墨。
4、必须注意保护。
5、提高运笔要则。
6、购笔时认真识别质量挑选,不要轻信卖方花言巧语。
7、畜毛品种不同,档次价位不同,使用寿命则不同。
毫锋弯曲
1、劣质毛所制。
2、制作选毛不细,处理油渍不当。
3、不善保养或把笔锋压弯。
修复方法
1、购买时注意挑选,散开笔头看锋颖,看副毫。
2、无法修复。
3、用后涮净墨,挂起凉干,保管时不要触及笔锋。
笔尖不尖锐
1、毛质量太差,无锋颖的秃毛。
2、制作粗制滥造、毫毛不够等级。
3、笔型不合格,主毫不当。
修复方法
1、仔细认真挑选毛质。
2、千万莫轻信卖方花言巧语。
3、以自己的用途选择合适的品种,找可信的厂家。
笔头散锋开叉无尖
1、笔柱不圆,副毫毛劣。
2、副毫与主毫配制比例不当,硬毫原料用量过多。
3、副毫配制部位不当。
4、毛质不够等级,废毛、秃毛。
5、笔工修笔不合格,工艺流程不够。
6、使用寿命已到,笔锋磨秃。
7、使用后不涮或没涮干净,笔头根部墨渣太多。
8、笔头使用力过猛,或运笔不当。
9、小笔写大字,超过承受范围。
10、用品种不对,如:猪鬃笔、马鬃笔等易开叉或健毫加入量过多。
修复方法
1-6、选购更换新笔。
7、毛笔使用后,必须涮干净墨。
8、注意运笔要则,提起笔运转。
9、选用大小毛笔要适当。以大笔写小字,小笔忽写大字。
10、尽量选制作精良的品种。
笔尖缠成疙瘩
1、毛质不好等外毛,弯曲毛。
2、笔头副毫不当,制作梳理不均匀。
3、副毫原料过少,或没有。
4、配制部位不当,偷工减料。
修复方法
1、在使用前,吸足墨,运笔稍慢些,凑合用。
2、关键选购毛笔要当心,莫贪便宜。
3、副毫是笔头质量的主要因素,选笔观察毛质优劣。
4、偷工减料是指副毫,副毫要认真观察。
弹力不足
1、选择品种不当。
2、主毫、副毫、健毫比例不当,副毫不够。
3、笔头原料质量不好。
4、笔头副毫不够。副毫不足不圆,不饱满。 总结经验必须选用合适的品种。
弹力过强
5、配料比例不当,制作不合格。
6、毛质太差,畜毛不够等级。
7、硬性毛用量过多。 注意认真选用副毫符合标准的品种,认准可靠厂家。
笔头吐墨过快
1、笔头过细,副毫不足。
2、没有副毫,劣质毛所制。
3、笔头掺有合成纤维(人造毛)过多。 认真选择合适的品种,注意副毫优劣多少。
笔头吸墨过少
1、笔头过细,笔型偏瘦。
2、笔头中掺有合成纤维(人造毛)过多。
3、浸墨时间过短,吸墨不足。 选购毛笔要慎重,便宜无好货。
笔头歪斜偏扁
1、副毫不够圆,副毫量不足。
2、修笔工修笔不合格。
3、笔头栽入比例不当。 选购正规品牌,掌握毛笔知识。
书法教学中的线条训练
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书法线条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现力,是因为线条具有极为复杂的属性,诸如质感、力感、动感、立体感、节奏感等等。在小学书法课中,由于时间短,学生数多,教师往往偏重于纪律、气氛、数量(即一堂课写几个或几张)而忽视了书法线条的训练。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是书法艺术主要构成材料,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水平,就要加强质感、力感、立体感、动性、节奏感的教学。
质 感
质感或质量感,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造型物表面质地(如坚硬、细软、光滑、粗糙、细腻、柔润)和量度的感受和联想所达到的真实程度。书法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细润华滋,但都显示出一定的质感。《书谱》中所谓“重如崩云”、“轻如蝉翼”;《笔阵图》中形容点画如“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岁枯藤”等,这是审美感受,其实要说明的是线条的质感。
那么,怎样去训练呢?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
一、由于书写工具性能不同,笔法不同,墨色不同,会造成不同质感的线条效果。在平时教学之中一般要求浓墨(但浓而不滞)正锋,重按涩行,则笔实墨沉,线条圆浑刚劲,骨肉相称,“藏骨抱筋,含义包质”(“文”指形,“质”指神)线条力度大,质感强,因而会给人以浑厚含蓄,丰盈充实的感觉,如金文、魏碑、颜楷线条即是,而墨乏、墨淡、笔飘墨浮,墨不入纸,其线条或抛筋露骨,或肉丰肥涨,会给人轻薄笨弱之感,线条力度小,质感弱,质量感与落笔力量及用墨浓淡直接有关。有份量、有力度,即有质感,一般来说有质感的线条能唤起审美联想,所以选择一种特定形质的线条,去表现特定文字内容,加之巧妙的章法,就可能是一幅内容、形式相统一的佳作。例如浓重粗涩的细线,宜于表现“钢铁长城”的意境,柔软细韧的线条,宜于表现“细雨春风”的意境,枯燥凝涩的线条,宜于表现“寒林渐肃,虎啸猿啼”的意境,否则,难以创造出书法作品特殊的神采和韵味来,更不会酿造出浑朴或高逸或妍丽或霸悍的风格。总之,落笔着实用力,濡墨浓重充盈,行笔稳健劲涩,所造成的线条效果,无论粗壮或细柔,都会给人以明显的质量感觉。
力 感
我国书法艺术的显著特点,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非常重视点画的笔力,因此作书时需凝神静思,将一身之力达于笔端,倾注于点画之中,使之呈现出有力度的线条,字体显得筋骨遒健。所以书法教学中力感训练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创造有力度的线条呢?它与执笔、运笔、用墨、用线有关,概括起来有三大方面:
(一)取势。得势则生力,无势则力弱。势指的是形势、姿势、态势、气势等。从线条分析有点势、撇势、横势、竖势、钩势、挑势、执势等,从用笔看有正势(中锋)、侧势(侧锋)等。书法艺术之类,从根本上说是“势”的综合体现,没有线条的力度就没有书法的神采,然而求力必先识势。
(1)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从书写实际出发,视字型篇幅大小采取相应的姿势。如坐势小书,指、腕力量即可满足,中字腕、肘力量即可,但大楷则以站势为宜。
(2)灵活运笔。“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古人极重执笔,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以为能将“指实掌虚”、“腕平掌竖”、“笔直心圆”、“虚悬直紧”、“腕活指死”等融会相通,灵活理解就算达到要求。所谓用笔不外“执”、“运”二字,“指”主“执”,“腕”主“运”,二者结合得当,即可达到用笔之目的,小学生要学会五指执笔法,最好悬腕。
什么样的线条才算有力感呢?一般来说锐线、刚线、粗厚浑圆线、细韧柔劲线,则易产生力感;而泡线、涨线、浮滑轻飘和粗墨瘫软的线则难以产生力感。
总之,具有力感的线条,都是具有生命律动感的线条。
立 体 感
在中国书法的审美因素中,除布白结构外,最重要的是线条。除力感外,线条的立体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历来评论书法都推重圆劲。劲,指的是力感,而圆指的就是立体感,中国书法用纸虽然有生熟不同,但使用完全不渗化的纸是很少的,所谓力透纸背,实际就是以书写时的渗化深度来表现线条的厚度。力透纸背的线条能够通过纸的半透明性在线条边缘显得立体的厚度感觉;而纸面一扫而过,墨色未及纸张深层的线条则完全没有这种厚度感。单靠“力透纸背”还只是造成厚度上的立体感。要达到圆的境界,则必须通过高度的用笔技巧才能表现出来,在小学书法教学要学生做到:
一、巧用中锋
中锋用笔之所以容易形成圆劲的线条,是由于笔毫着纸时的压力分布。沿笔锋中心线压力最大,向两边副毫压力逐渐减少,造成深化程度及燥润不同,出现中间厚边缘薄或中间润边丝燥的细微差异,表现出线条“圆”形的立体感。
二、善于换笔
换笔也称换向,指行笔过程中,遇笔画转折处,须提笔换锋转向(即把笔毫轻提,重复顿下,换向运行)。
动 性
动性,是线条的本质属性之一。“动”者,即指线条的流动韵律。一幅书法作品如具有生命力的流动线条构成,则具有生机盎然的动态美。
一、从用墨、行笔和驭笔能力去训练
墨浓笔滞,动感弱;墨润流畅,动感强。笔缓则动感弱,笔捷动感强。但墨过淡则线条肿涨,缺乏神采;运笔过速,则线条易浮滑轻薄。所以要告诉学生执笔需灵活虚宽,圆转自由,用墨要浓淡相宜,渗化自然,行笔要流中有留,“快而不燥”,沉着果断,运笔不能一味缓慢,也不能一味快捷,只有交替运行,才易形成具有律动美的线条。
二、点画间的断连关系是按一定结构规律进行的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内后外,这种线条间的衔接关系实际是气脉相连的线条流动过程。
节 奏 感
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无不具有一定的节奏,书法艺术也如此,历代书法家都很重视这一点。书法艺术节奏离不开发生的时间、空间和笔、墨、纸以及笔法、用墨、章法、间架结构等问题。
在小学写字课的楷书教学之中,八种基本笔画的起、行、收笔,都有一个简单的动作节奏。要完成转折或改变用笔方向时,也有一定的节奏,主要靠手腕的灵活。藏锋和露锋也有动作节奏;藏锋落笔,先要有逆着行笔方向的空中动作,而露锋则是落笔便行。用笔时要努力找准这些动作的节奏规律。在书法训练中,对节奏的认识是判断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笔顺也是节奏,并有一定的规律。行、草书的笔顺是楷书笔顺加以发展变化而来的,汉字的结构是通过书写时协调的动作完成的。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应力求:(1)把笔画写得成功;(2)进一步把笔画写到恰到好处的位置。如果把结构理解为基本笔画的简单堆砌,是浮浅的,表现的,是“做字”,而不是学书,这种工匠式的制造工艺,正是书法教学之大忌。章法(或称布局,分行布白)是节奏所涉及的重要内容。在楷书章法中,首先要求字与字之间要贯气,这才成行,行与行之间要协调,才能成篇,其中还有疏密、落款、钤印等问题都要考虑。行、楷书中,章法的节奏感更加强烈、复杂。
中国书法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是中国诸般传统艺术中最为普通,最为典雅而最富有内涵的艺术。既是具体的造型艺术,又是抽象的表意艺术;既是实用艺术,又是超实用艺术,历来,它被认为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而造成这种一个个错落有致的美的局面,正是千化万变的线条,因而我们在书法教学中要重视线条的质感、力感、立体感、动性、节奏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