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国债能解决通货膨胀吗?

2022-03-15 财经 646阅读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当然我也是业余,说的不对请不要抨击我。

我们先别着急增发国债能否解决通货膨胀,我们先来看看通货膨胀和增发国债的相似性。

通货膨胀是怎么来的?主要就是ZF增发货币;而什么是国债?国债就是ZF以利息作为代价,向社会筹集资金。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手段不同,但是结果一样,都是ZF在税收之外筹钱的过程。而差别就在于,发放国债最终要向社会还债,而增发货币不用,当然对社会的伤害,肯定是国债要小的多。

那么,我们就要看看,不管他用什么方法筹集资金,在他筹集好以后,都做了什么。

“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ZF把辛辛苦苦筹集来的资金统统丢进了这个大洞里,有句话叫做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通货膨胀出来的钱,如果用在给民营企业减负上,就等于是平衡了财富分配,被减负的企业,提高了利润,辅以良好的政策,就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老百姓的工资自然就增长,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意味着消费能力的提高,辅以良好的经济刺激措施,就能够将服务业、零售业、制造业激活,而被激活的市场,就会提供更多的税收,来弥补政府的财政,你会发现,只要政府肯帮一把民营企业,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是事实上政府可没有那么做,而是把钱都投入到了“铁公基”上(铁路、公路、基础设施),而这些项目的使用率和回报率极低,西北斥巨资建造的高速公路上,根本见不到车在开,铁路就算我不说楼主也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其他基础设施也是基本难有回报的项目,简而言之的说,通过通货膨胀从老百姓手里拿来的钱,根本就没有没有用到老百姓身上,得到好处的,只有围绕着“铁公基”转的央企和少数民企。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铁公基”,不重要,围绕着该造,和不该造,这也是有很大的学问的。根据我理解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发现,国外的做法,是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以最经济实用作为标准,来衡量是否要造。

比如说美国各大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因为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一座城市需要这样的地下排水系统,所以他们不惜重金,建造了能并排走数人的庞大排水系统,而这个系统,甚至能够伴随这个城市走过上百年,而从几百年来衡量当初投资的“巨资”,就会发现,事实上这个投资很划算。
再看美国为什么不像中国一样如火如荼的普及高铁?高铁没用吗?当然有用,但是,有更实际的交通工具能够替代高铁了,比如飞机,(美国有一点和中国不同,不管是燃油,还是机票,卖的都比国内便宜,这里有很多的问题,暂且不提。)所以两下以比较,在可预见范围内,造高铁(高铁造价每公里1亿,可能还不包括列车本身)并不划算,所以果断不普及高铁。

——————————————————总结————————————————————

所以,我们看完国外的的做法后,就会发现,我们的ZF与国外在“花钱的智慧”上,有着明显的差距,而就是这个差距,决定了楼主今天的提问并非准确。确实,如果国债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自然就不用增发货币了,但是,如果筹集的资金不能妥善使用,又投入到了低收益的“铁公基”当中,那到时候由于项目没有收益,拿什么来还老百姓?那还得是增发货币来解决。为什么美国的国债在国际上非常受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热衷于购买美国国债,那就是别人有“花钱的智慧”,他们的投入都有稳定的回报,他们喜欢把钱贷款受到一时之困的优秀公司。

故此,我的结论就是解决通货膨胀不在于增发国债,而在于我们的ZF要学会“有智慧的花钱”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