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0-07-15 母婴育儿 101阅读
积极鼓励引导幼儿的方法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时期,一个人幼儿时期良好的个性、社会性和情感性的全面发展,对其一生的成长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多元文化态势的进一步发展,个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使其主动、活泼、健康地全面发展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
现在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没有精神,做事拖拉,纪律松散,上课总是坐得歪歪的,眼睛在东张西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在活动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发展。
一、创设适合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
要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学习,大胆创造,教师必须善于帮助幼儿创设适宜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环境。
1、鼓励幼儿参与创设与活动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是环境的主体,而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创设环境我们更加重视孩子的参与。例如:在开展“动物,我们的朋友”主题活动时,孩子们把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动物、动物的家、动物的爸爸妈妈等图片分门别类整理后,在主题墙上逐步展示出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之中。在布置过程中,孩子们主动和我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的各种资料,以及创设环境所需的各种材料,通过剪、贴、粘、拼、画等形式进行装饰加工,丰富到墙面上,使教室变成了一个动物世界。每到休息时刻,他们就围到墙边津津乐道的相互谈论评说着有关动物的各种话题,在相互交流中,不仅加深了对动物的认识,并更加渴求对动物的了解。由此可见,鼓励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不仅满足了孩子表现自己的欲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
2、利用有限空间,创设学习环境。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因此,在活动室内应设置一些开放的游戏区域,为幼儿提供积极参与活动的条件和机会。例如:在科学区内,我为幼儿准备各种水彩颜料,让幼儿通过颜色的调配实验,探索颜色变化的奥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手工区内,为幼儿提供各种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语言区内,准备各种各样的图书,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建筑区内,准备各种积木、瓶罐、毛竹罐、纸盒等,幼儿通过自己搭、插积木来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空间知觉能力。在设置这些环境时,还要注意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获得发展。我还积极利用我们农村自然材料,创造区域活动特色。幼儿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周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能成为他们可利用的资源。在大自然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随着四季更换,经常有不同的、新鲜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如春天的野花、野草、各种树叶;夏天的水果、蔬菜;秋天的种子、果实、昆虫等等……这些大自然丰富的活材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还能让幼儿园的工作独具特色,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在活动室外的地面、操场、走道上绘一些几何图形、数字等,供幼儿跳跃、数数、计算练习,随时随地给幼儿提供信息的刺激,为幼儿主动地参与活动提供前提。如:我们在走道上画了两幢房子,一幢房子写上1、2、3、4······等数字,让幼儿一边跳,一边数数;另一幢房子写上数的组成,两脚并拢跳是3,分开跳是1和2等,幼儿通过游戏,既锻炼了身体,又掌握了数数和组成,而且他们是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二、在进行集中教学活动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1、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看看、摸摸等。所以,我们对每一活动的设计都考虑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物体的沉浮”科学活动中,开始我就发给幼儿许多材料,如木块,海绵,铁钉,石头,塑料积木等等,让他们自己摆弄,幼儿积极性很高,很快津津有味地玩起来。许多孩子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或其他伙伴。这时候,我一面引导幼儿观察,一面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有的东西躺在水面上,有的东西在水底”。许多孩子惊喜地发现:木块、塑料积木是浮在水面上的,铁钉、石头是沉在水底的,而海绵是先浮在水面后沉入水底的。这时,我对孩子的发现给予肯定,让孩子在活动中饱尝了发现的快乐。在这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孩子们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2、注重学习过程,鼓励尝试创造,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纲要》多处提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要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这充分表明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应给以尊重和保护。例如:科学活动“站住了,别倒下”中,我给幼儿准备了能站住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如:盒子、瓶、笔、纸、羽毛、书、吸管等,还准备了辅助站立的物品,如橡皮泥、积木等,先让幼儿区分哪些东西容易站住,哪些东西不容易站住,然后引导幼儿尝试让那些不容易站住的东西站住,孩子们兴趣盎然,操作时神情专注,不一会儿,就说出了让物品站住的不同的方法:把吸管插在瓶子里、橡皮泥上,也可以用积木夹住,纸一折二,折口朝下放,卷成一个圆柱体,多次折叠等。我对孩子们大胆尝试与探索的精神给予热情鼓励,使他们情绪振奋。其间,我有目的地进行个别辅导,尽力使所有的孩子都尝试成功。这样,不同水平的孩子面对老师设计的尝试目标,必然潜心投入,并从中获得自我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
3、当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提出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
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困惑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及时给予点拨,能为幼儿扫清参与学习的障碍。“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如:在一次制作《飞飞虫》活动中,有一名幼儿用胶水来固定动物背后的吸管,几次都没固定成功。她开始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时,我对她说:“我们平时除了用胶水来粘贴固定,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用来粘贴固定的?”经我的启发,她去找来了双面胶、透明胶,通过尝试,解决了难题,获得了成功。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点拨,又一次引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
4、拓展升华,激活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教师可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如:绘画《犟龟》活动中,当幼儿绘画了一只乌龟的主体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的语言:“你画的这只乌龟已经走到哪儿了,前面是小河还是森林,这一天是晴天还是下雨天,它在一路上碰到了谁,有哪些小动物?”等等,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了绘画创作的高潮:“我现在要画蜗牛了,乌龟在路上碰到了小蜗牛”“我画的是森林,那儿有树、有花,小鸟、蝴蝶都来了”“我画的是乌龟参加了狮子的婚礼。”幼儿边说边画,其乐无穷,非常快乐。
三、在体育活动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呢?我认为将身体练习富于游戏色彩,用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陈鹤琴老先生指出:“要发展儿童活泼的精神,非让儿童游戏不可,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阐述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也决定了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可行性。如:在“玩纸球”体育活动中,我让幼儿扔纸球,比远近;抛纸球,用手接住;打雪仗、投准等,在投准时,让幼儿进行比赛,投进一个纸球得一分,累计得分,比比谁的分数多,我运用了多种游戏方法,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有效的激发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不但体能得到了训练,而且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离群的幼儿也变得开朗了并融入了集体活动,那些胆小的孩子变得胆大,自信了,孩子们在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正面评价,增强幼儿积极、自主活动的信心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如:在画《我眼中的小学》活动中,平时不爱绘画的沈余希,拿着图画,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小学,我一看,他画了歪歪斜斜的长方形,上面画了一面红旗,旁边有一棵树,虽然,这不是一张成功的作品,但他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以前好了,他的思维是活跃的。我接过画看了看,对他说:“你今天有进步了,好棒哟!”并俯下身,抱他。经我的鼓励、表扬、赞赏,他更有信心了,主动提出要再画一张。我太高兴了,再次拥抱他,并启发他:“你能把房子上的窗户和门画出来吗?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不会”。我鼓励他说:“你一定会成功的,试一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绘画信心增强了,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高了。
五、利用各种奖励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年龄很小,对成人的依附性使他们特别在意成人对他的行为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利用奖励的方法能够激发孩子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奖励有形体动作奖励、口头奖励和物质奖励等方法。形体奖励就是经常亲亲孩子,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表示鼓励的手势如举起大拇指等,从而起到激励作用。口头奖励就是伴随在活动过程中用语言肯定幼儿的行为,如:“你真棒!”“你真不错!”“你真能干!”“乖乖,你真聪明!你是第一名”……记得有一次午餐时,我坐在小班幼儿的旁边,看见有的幼儿吃饭不积极,于是我一边看着小朋友吃饭,一边对几个吃得较快的孩子进行口头奖励:“吴陈怡今天吃得真快,要拿第一了;嵇江南也吃得很快,呀,我们大家吃得那么快,大班、中班比不上我们了!”小朋友听了我的话,大口大口地吃起饭来,他们都想争第一。由于我的口头奖励,激发了幼儿吃饭的积极性。结果,小班组吃得最快。物质奖励就是用一些小奖品奖励孩子刺激孩子,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如,在集体活动中,一部分小朋友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我就及时表扬,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并让最棒的幼儿当班长、小老师、小组长(给他们挂上牌子),还在他们的额头贴上五角星以示奖励。这种奖励方法,激发了其他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们也想当班长、小老师、小组长,也想得到五角星,幼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竞争意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这三种奖励方法我们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但每一种方法都是一种催化剂和外界助力,都能激励孩子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
实践证明,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从而使他们逐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成为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