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inski征的辨别方法

2020-05-17 健康养生 329阅读

(1)有明显的末梢运动神经受累时,趾的背屈功能严重受累,即使有锥体束受损,足趾也不能背屈。这种情况下,当刺激足底未引出 Babinski征时,不能说Babinski征阴性,最好注明Babinski征不清。
(2)足有明显感觉障碍,尤其是痛觉丧失时,也可能引不出Babinski征,也以注明Babinski征不清为宜。
(3)手足徐动、舞蹈病时,因不随意运动,趾常呈背屈状,尤其常见髃趾背屈,有时稍给刺激,拇趾即呈背屈状。原则上在有舞蹈病,手足徐动时,见到的拇趾背屈,不能一概认定为Babinski征。
如上述,Babinski征是通过刺激足底皮肤引出的。但是,有时其诱发范围可扩及至足背、小腿,不仅是浅感觉刺激,应用深感觉刺激也可引出足趾背屈现象,虽然刺激方法不同,但其临床意义是一致的。临床上常用的有chaddock,其方法是由外踝下方向前划至足背外侧。Oppenheim征:由上至下划胫骨前侧面皮肤或用拇指和食指沿胫骨前缘由上向下滑。Schaeffer征:用手挤压跟腱。Gordon征:用力挤捏腓肠肌。Gonda征:紧压足外侧两趾向下,数秒钟后突然放松。以上各征的表现及病理意义均与Babinski征相同,应当指出的是应认真、反复检查有无Babinski征,熟练引出Babinski征的检查手技远比以上各征重要。
除检查时可引出Babinski征外,有时患者的某些动作也可见到足趾背屈,很多情况下其临床意义和Babinski是一致的。如患者在主动活动下肢时,可出现趾背屈现象,意味着有锥体束受累。患者做膝踵试验时,当一侧足跟放在膝关节上,或沿胫骨棱下滑的过程中,开始出现拇趾背屈,有时膝踵试验结束,这种背屈仍持续存在,甚至同时有2~5趾一并出现背屈。另外,在下肢不全瘫,检查肌力过程中,让患者下肢尽量屈曲,这时如出现拇趾背屈,也可以认为与 Babinski征有同样临床意义。有人认为这是检查有无轻度锥体束受累的很好的指标之一。因为即使有些患者引不出Babinski征,但当做下肢主动运动时有时就可能见到拇趾背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