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分布情况?

2020-07-09 旅游 131阅读
我国人口主要偏集在东部各省,西部特别是西北广大地区则人烟稀少,人口密度由东向西逐渐递减。
我国人口密度相差悬殊,沪、京、津分别高达每平方公里达2032人、842人、840人,江苏高达697人,最少的西藏自治区每平方公里不足2人。人口密度地区分布的极不平衡,有它一定的地域规律性。我国属于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国家之一。2000年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132人,大约是世界平均密度的3倍。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按各省(区)人口平均密度可分成4类地区:
1·非常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400人以上,包括沪、京、津、苏、鲁、豫、粤、浙、皖等6省3市。本区土地面积较少,为89.1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而人口却达到4.9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8.8%,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552人。本区地势平坦,水热资源较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较发达,交通方便,城市数量多,故人口最为稠密。
2·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200-400人之间,包括渝、冀、鄂、湘、辽、闽、赣、琼、晋、黔等10省市。本区土地面积为147.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5%,人口4.1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3%,平均每平方公里283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13倍。本区除辽、晋外,大部分处于亚热带、热带丘陵山区,水热资源充沛,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工业有一定基础。 故人口密度较大。
3·较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200人之间, 包括桂、陕、川、吉、云、宁等6省(区)。本区土地面积为155.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3%,人口2.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4%,平均每平方公里155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本区除吉林外,基本上位于第二阶梯,以山地、高原为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经济限制,因而人口较少。但本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径渭平原农业发达, 因而人口密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稀少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人以下,包括黑、甘、蒙、新、青、藏等6个省(区)。本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为5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9%,人口1.13亿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9%,平均每平方公里20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的人口密度。本区地处边疆和内陆,多高山、高原和荒漠,自然条件差,开发历史较迟,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因而人口 很少。此外,在全国各省(区)、各地区内,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人口密度仍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四川成都平原,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在800人以上,而川西山区每平方公里却在100人以下。 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 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 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 交通不便的地区少。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自黑龙江边境的黑河市至云南省边境的瑞丽县划一条线,该线东部属于湿润、半湿润的季风区,人口稠密, 面积约占全国的4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94%;该线西部属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稀疏,面积约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全国的6%。不仅如此, 在东部地区,还有四块非常引人注目的人口稠密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游平原,这四大人口稠密区,面积合计98.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2%,人口却占全国的48.2%,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497人。除了这四大人口稠密区外,还有一些面积小,人口更稠密的小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闽中滨海平原、浙中滨海平原等,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800人左右;在西部地区,人口极度稀疏的是荒漠和干寒高原,人口密度一般不足每平方公里1.5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