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上,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譬如,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表现庄子哲学的《庄子》,中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等。
其实,对于古代的经典文学,我们一点儿也不陌生。在这一系列的经典文学作品当中,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多多少少都对它们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影响。
君不见,现代人都在苦苦追求着如何处理好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们把处理好人际关系当做一个巨大的学问,要想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深入研究它。然而,这些思想归根到底,其实都是受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儒家的思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虽然其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然而这种思想又何不都在影响着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呢?当今社会,男权主义依然十分严重,绝大多数的男性始终认为,做家务活理应是妻子的职责,而男性的职责就是工作赚钱养家。家中的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必须要经过丈夫的抉择,做妻子的就理应顺从丈夫,支持丈夫。其实,夫妻双方在家庭当中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两个人只有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互相配合,才能使一个家庭幸福美满。
儒家思想一味地强调忠孝,所以导致当今社会上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人们明知道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违法的时候,他们只会一味地包庇他们,最终导致他们越陷越深。
又如,庄子的思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它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庄子的这种思想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消极的主张。而当中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也把庄子的这种思想当做挡箭牌,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过于消极,认为这是为了另自己的人生不必充满太多的疲倦。
当然,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对于我们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当前社会上一直强调的“和合”思想,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人提出来了,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就是典型的“和合”。他认为,和合是治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原理、原则。和合是社会和谐、安定的调节剂,也是家庭、社会、国家不分裂的聚合剂。
“和谐社会”,在中国古典文本中就有着系统的理论论述和实施的一些措施。有像《左传》、《国语》治国处事经验的对话叙事,又有像总结历代统治经验的《资治通鉴》的记叙,这些对建构现代和谐社会都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建构和谐社会,长期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商周以前禅让制的王道之治,《礼运》篇“大同”的理想世界,以至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共和理想,都没有放弃建构和谐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