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厅堂下得厨房对女孩子来说有两种说法:
1、过去的说法: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守得住寂寞,创得了辉煌。
2、现在的说法: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 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
另外对男人的有:新时代好男人就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逗的过流氓,搞得定丈母娘。
扩展资料:
前几年,男人对于择偶的标准有一句顺口溜:“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美丽贤惠,又厨艺高超。 在泰安农村方言里,不说“厨房”而说“柴火灶屋”。这一个“灶”字,其历史渊源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的周代。
“灶”字本来写作“灶”,会意字。“穴”、“土”,大意是说,在土地上挖一个洞。由于是在野外,所以“土”下面或许还会有像四脚蛇(蜥蜴)一类的爬行动物和昆虫。古代的人常常在“灶”里生火做饭。
在1956年,“灶”字简化成“灶”,笔画减少了许多,而且又表明和“火”有关系。 古代的百姓一般都说“柴火灶屋”、“柴火灶房”、“柴火灶间”。宋代的张君房曾经描写过“柴火灶屋”的概貌:“作灶屋,长四丈,南向,屋东头为户,屋南向为纱窗,屋中央作灶。”
在小时候,人们都还是叫“柴火灶屋”的。但是,城里的灶屋里却看不到“灶”了,只是一些泥巴烧制的“柴火炉”“煤球炉”。乡下的灶屋里还有“柴火灶”,这个灶比孙膑的灶当然复杂多了。灶台上一般可以放置两个锅,一个烧饭烧水,一个炒菜。
灶下有方洞,可以燃烧木材稻草。灶上方有烟囱伸出屋顶。 古时候,家家的“柴火灶屋”都设有“灶王爷”神位。大概是因为“千事万事,恰(吃)是大事”,所以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每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下边写着 “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现在,普通话只说“厨房”,因为“灶”“灶王爷”都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泰安方言还说“柴火灶屋”,因为那是历史的记忆,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