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红楼梦,阐述一下中国文学小说情节的特点

2020-04-27 文化 108阅读
一波三折,这一特色是红楼梦中所具有,使其更吸引读者,这种方法是小说惯用的,如下:
《红楼梦》之一波三折
红楼一书中,黛玉的死,应该是全书的高潮部分,是激烈的矛盾激化的一个顶峰。宝玉的至爱,宝玉的红粉知己,宝玉的理想就此灭亡。本来在大观园里宝玉就是孤独的,找不到真的知音,只寥寥的几人,等黛玉死去,那唯一的梦,唯一的爱都幻灭了。一切与大观园一切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人,都被赶的赶,死的死。终于在失去了这些精神的支柱后,宝玉绝望了,对整个现实绝望了,已经彻底的陷入了无望,心灰意冷的深渊了。
但是宝玉并不是一下被推入了这个绝境的,并不是受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否则宝玉一时难以自控,或许也会选择了结性命。却是在一出出的悲剧面前,渐渐的审视着,而且在反思着,然后看透了这个现实。
黛玉的死是在意料之中的,而且她的死是在步了五儿、晴雯之后的,我以为该是一波三折。五儿之死是一波;晴雯之亡是二波;最后黛玉之去是结局。
五儿前面已经提及了,其间又一话可以联系起来,就是素来有小病,而且性格也极其刚强的聪明。记得一段内容是,当五儿弄了些玫瑰露来,其母亲要送些给五儿表哥,五儿便冷笑说了倒不该送的理由,可以瞧出一点叛逆来。至于柳家的为什么要送人不晓得,但自己的女儿不着想,却只惦记着外甥,难免有点重男轻女的嫌疑。只在这事上,便将一个主见反抗的神情点描出来。
所以能将柳家五儿当作一个敢于追求理想,敢于与权威斗争的人,与晴雯黛玉算作一干人等。
另外五儿之死,却是在逐晴雯出大观园,一并将芳官撵出时,由王夫人嘴里得知的“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这些人在王夫人的眼里都是坏人,想会带坏宝玉的祸水。接着便是晴雯出大观园,然后又没有人治疗,最终被病痛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致死。
而且素来就有讴歌晴雯之死的祭文,明是说晴雯,却暗里点黛玉。书里便有祭祀时,恰巧黛玉路过,而且两人说了几句话,就文中一句悼念的词句修改,就不多叙述了。三者是藕断丝连,如一条线上的蚱蜢。
五儿的死,宝玉未必知道,所以死在暗处。晴雯的死,宝玉不仅晓得,还在晴雯病着期间前去探望,所以死在明处。至于续书里,黛玉断气时候,宝玉却进入洞房。
一环扣着一环,疏密有致,张弛合度。五儿之死,只一笔带过,晴雯之亡,却大费笔墨,而且宝玉亲自祭奠,带上果品找小塘,间有芙蓉,作文朗诵而悼。
一步一步,一出一出的上演悲剧。宝玉痛苦在一层层加重,直到最后半疯半颠,等到黛玉魂归西天后,终于无望绝望,如同行尸走肉,丢魂失魄一般。在如此煎熬了几月,不堪痛苦失落而步入佛门。
明里暗里,一波三折,步步为逼,环环相扣,将一个多情少年推入绝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