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区别,有哪些内容是其他理论没有的?

2022-08-17 情感 139阅读
心理学家卡曼(A.K.Karman)对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抓组织”和“体贴”二个行为维度与各种效率衡量指标进行了检验,发现这两个领导行为维度并不能预测领导效率。因为领导方式的有效性,因环境不同而异。他受到雷丁(W.J.reddin)的三度空间领导者模型和心理学家阿吉里斯(C.Argyris)不成熟-成熟理论的启发,将成熟度(maturity)这一概念作为一种环境变量来考虑,把抓组织与体贴两个领导行为维度与成熟度这个变量结合起来,提出了领导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theory of leadership)
这可以理解为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区别,将成熟度(maturity)这一概念作为一种环境变量来考虑,把抓组织与体贴两个领导行为维度与成熟度这个变量结合起来,是其他理论所没有的内容。

这里的成熟程度,主要不是以生理年龄来衡量,而是心理上的成熟程度。主要指个人的知识经验、能力、人格、教育水平以及责任感和成就动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有效领导方式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一种曲线关系。当被领导由不成熟趋于成熟,有效的领导行为应该按下列顺序变化:高工作.低关系→高工作.高关系→高关系.低工作→低工作.低关系。

当被领导者很不成熟时,采用高工作.低关系的专制型领导方式最有效;当被领导者不太成熟时,采用高工作.高关系的说服教育型领导方式最合适;当被领导者比较成熟时,采取高关系.低工作的参与型领导方式最有效;当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相当高时,采用低工作.低关系的授权型的领导方式最合适。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