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日本物流的发展史?

2021-12-17 财经 71阅读
日本物流的发展史
(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期
1956到1964年.自1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理念后,
1958年6月又组织了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从1961年到1963年前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到1963年后半年“物的流通”
一词开始登场。到1965年物流一词已正式为理论和实践界全面接受。还值得指出的是在物流概念导入日本的过程中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管理”、“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动。
(二)物流近代化时期
1965到1973年间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所以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开始广泛推广货台、铲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开展单位货装卸系统等等。与此同时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管理系统也不断增加。除此之外,这个时期的日本也在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的大发展时期。而这一阶段的发展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才告一段落。
(三)物流合理化时期
1974到198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迎来了减量经营的时代经营成本的降低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课题。从而要求物流能有所改变,所以说这一时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时代。首先,这一阶段担当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专业部门开始登上了企业管理的舞台,从而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运动。此外,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在实践上,这一时期对应于理论发展,开始广范围地设立合理化工程小组,实行物流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互联网物流也在蓬勃发展,其宗旨在于加速订货、发货等业务的迅速化,以及削减物流
人员,减少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以大型量贩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建立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这是物流合理化在技术上的反应。在物流管理政策上,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这一政策对于推进企业物流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从事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各个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这一时期还值得一提的是专业物流部门或物流子公司设立的兴盛。
(四)物流纵深发展时期
80年代以后,日本的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渍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了问题。生产的多品种化和少量化成为新时期的生产经营主流这使得市场的不透明度增加在库排除的观念越来越强,其结果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即从集货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进货短时间化发展。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状况中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这表现在80年代后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价值物流、Just-in-time物流等方面。但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昂成为这一时期的特征,在日本有把这一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时代的说法,即由于经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因而,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这大纲是根据日本政府决定的“经济构造的变革和创造规划”中有关
“物流改革在经济构造中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2004年,为止既要达到物流成本的效率化,
又要实现不亚于国际水准的物流服务,为此各相关机关要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这一指示而制定的。这个大纲是日本物流现代化、纵深化发展的指针,对于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该部分的目的在于推进各政府机关、地方公共团体、物流业者和货主联合采取物流现代化措施,加强地方与中央的合作.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