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的出现,在人类传播史和文明史上具有怎样的

2022-03-13 文化 174阅读
1.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到文字的出现.
语言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口语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传播手段,
2.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里程碑.如果说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那么文字的出现就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首先,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够把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使人类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储存不再单纯地依赖人类的有限记忆力;
第二,文字能够把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第三,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容易变形的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一句话,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文化覆盖面很广,物质、思想、习俗、制度等都是文化的具体体现,语言文字做为记录的一种方式,可以将文化加以记载,贯穿时间和空间,而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文化的进步推动着语言的发展进步,语言又反过来加速文化的传承。可以说,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语言传播革命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I.P.Pavlov,1849—1936)说:“没有东西可以比语言更能使我们成为人类。”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W.Leibniz)曾说:“语言是人类最古老的纪念碑。”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也是猿与人的分界线。其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远祖第一次直立行走和离开森林。因为有了语言,人类个体的经验才能得以交流,为社会成员所共享;上一代的知识才能传授给下一代,成为子孙万代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语言还从行为到心理对人类进行了全面“武装”,使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人类加速进化的“核能”。
那么,语言是何时产生和怎样产生的呢?我们的远祖没有留下任何“物化”的证据,所有的事实都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切只有靠猜测和推理。菲利浦·列伯曼(PhillipLiberman)在《人类说话的进化》(1984)中推断:人类的远祖大约在9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开始“说话”,大约在3.5万年前的某一时期开始使用语言。罗伯特·芬(RobertFen,1985)的推断与此稍有不同。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最新研究,人类的语言产生在10万年前的某个时候。至于语言是怎样产生的,各种猜测可谓异彩纷呈:“汪汪”派认为,言语是通过模仿狗叫等自然界声音形成的;“哼哟”派认为,言语是在从事某项群体的重体力劳动时为协调动作而发出声音形成的;“感叹”派认为,语言是由偶然地表现感情(疼痛、高兴、恐惧、悲哀)所产生的;“唱歌”派认为,语言是从传播感情和欢乐事件的歌声中演变而来的。在众多的猜测中,恩格斯的“语言起源于共同劳动”的假说[2],一百多年来受到的非议最少。
关于语言的产生,我们倾向于这样的假设和猜测:它起源于劳动,但并不局限于群体的共同劳动;它出现在简单劳动之后和制造工具之前,而不是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之中或之后。显然,劳动不仅锻炼双手,也锻炼大脑,同时它也是人类积累经验、发展知识的源泉。而制造工具光有灵巧的手和发达的脑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但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和发展,任何单个的猿或人都是无法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无数个体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来实现,而在当时用来传播信息的最佳手段只有语言。因此,没有语言,就不可能积累和发展起制造工具所需要的知识,当然也就谈不上制造工具。因为,“不能使用说话及语言传播方式进行人际交流的人,亦不能贮存和追求进行内向传播所需的各种理念,从具体归纳出一般,由前提推导出结论。”
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也就成了人类的表征和民族的精神,成了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的工具,也成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据考古发现,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最先出现的尼安德特人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竟奇怪地绝种了,而后起的克罗马农人却成了人类最直接的祖先。一个十分有力的推论是:前者没有语言,而后者创造了语言。语言拯救和帮助了克罗马农人,人类也从此脱离了动物的信号传播藩篱,踏上了人类的语言传播大道。第一次传播革命中的语言传播,其产生过程也许是漫长而“煞费苦心”的,但一经出现便因其具有简便易行、内蕴丰富的特点而倍受青睐,因为,它可以使个人经验和见闻为大家所共享,使前人的文化积累为后人所继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祖先懂得了钻木取火、草药治病、保藏食物、饲养动物、耕种粮食、敬奉神祗,还掌握了“知识含量”很高的制陶、纺织、炼铁等技术。若没有语言传播,这些转变就不会发生,社会就会停止生产和发展,就会崩溃,就会无法作为社会而存在下去。因此,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二、文字传播革命
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人类发明了文字,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以往的语言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心记脑存,既不能“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年”,亦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组和丢失。因此,“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许慎《说文解字叙》)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可谓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一方面引导人类由“野蛮时代”迈步进入“文明时代”,另一方面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语言传播的真正超越。
论及文字的产生,埃及人归功于智慧之神,巴比伦人归功于命运之神,希腊人归功于奥林匹斯的传令官和使者赫耳墨斯,只有中国人将文字发明的功劳归之于人自己——仓颉。现在,我们无需再作种种猜测,地下文物和文献记录已一再向我们表明了文字的最早存在。就像语言一样,文字也不是先在一两个地方形成的,形成的也不是只有几种文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是从古老的图画或洞穴图画经过长期演变而来,简言之,文字源于图画。大约在公元前4000-公元前3500年,在古埃及和中国大地上就最先出现了“图画文字”和“形象文字”,它们一画一“字”,一“字”一意,几个画合在一起则构成一个故事或事件。到了商周时代,中国人在新石器时代“陶文”(陶器上的文字)基础上创造了“象形文字”,而那些刻写在龟甲兽骨之上的则叫“甲骨文”。这些文字基本上仍是图画的和表现性的,有的就是简单的图画(如日、月、山、川等字),进一步发展才形成后来的文字形态(篆、隶、草、行、楷等体)。
文字的发明首先出现在“食物生产过剩的农业地区”,因为“在那儿形成了贸易的繁荣。正因为有繁荣贸易的存在,因此这些权力中心正式的科层组织中便需要书写技巧,……书写便在全球少数有权力的帝国中被创造出来。”自从有了标准化的文字,人类既可以用它记载口语、描绘事件、传播信息,也可以通过它反复阅读、慢慢译解那些超越时空的来自远方的信息或早已死去的人留下的信息,并用它来保存和继承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而不必费尽脑汁去铭记,从而将较多的时间用于处理现有信息和为未来制订计划。难怪古人将发明文字看作是惊天地位鬼神的大事,而怀有深深的敬畏:“昔者仓颉作书(创造文字),而天雨(下)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
但是,由于文字传播时代初期的图画文字或形象文字在发展中先后分化为符号音节体系(如英语、法语等)和单字表意体系(如汉语、日语等),结果其功能与优势亦有差异。研究表明:英语、法语就比较容易学、容易使用,也容易变化,这可能导致了西方人较为关注变革和发展的精神倾向;汉语、日语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几千个单字,用来阅读较为浅显通俗的文章,这同东方人关注稳定、团结和怀念过去的深厚感情颇为一致。不过,虽然汉语和日语不易学习和难以掌握,然而一旦具有阅读能力,人的大脑对单字表意体系文字的反映明显快于其他体系的文字。东京电机大学教授小谷城(1996)的研究进一步指出,同在单字表意体系,人的大脑对汉字反应的速度又要比假名(日文)快三倍。他说,人们认识假名单词需要有三个过程,即从字形到音声,然后到意思;而汉字单词不需音声转化过程,从字形就可以直接理解意思,所以认识的速度就快得多,具有其他文字所没有的快速阅读优势。此外,人们有时虽听不懂(如方言),但能看得懂。于是在某种意义上,汉字成了中华文化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外在表征,成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特殊凝聚剂,成了社会和谐、安祥、稳定的潜在力量。这是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时,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的巨大贡献。
在第二次传播革命中,汉字经历了从具象的图画逐步向抽象的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的转变,文字媒介则经历了从沉重的石头、泥土逐步向较轻的龟甲、兽骨、木板、竹简和软绵、便携的羊皮、绢帛、纸张的转变,而书写工具则经过了从划字的树枝、棍尖到刻字的石刀、铁刀到写字的毛笔的转变。这些转变在时间上呈越来越短、在频率上呈越来越快的态势。它既表明了人们的认识进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传播的文明程度上是怎样的让西方人所望尘莫及。对于这些,用施拉姆(1984)的话说:它“在当时也许可以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回想起来则似乎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尽管文字改变了人类思维的基本面向,使人类的思维能够从时空的束缚中得到解放,但是一些被所有时代皆奉为思想巨擘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却信奉“述而不作”,他们不喜欢书写而更乐于讲述,其《对话集》和《论语》也都是后人的听讲记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