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大致分为哪些书体类别?

2020-08-28 文化 396阅读

中国书法大致分为哪些书体类别?

中国书法大致可以分为五种书体,即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一、篆书:又可以分为小篆和大篆两类。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标准字体。

秦 李斯《峄山碑》局部

大篆:小篆之前的所有文字都可以称之为大”。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

殷商甲骨文

西周金文《散氏盘》铭文

先秦《石鼓文》局部

二、隶书:是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以点画结构逐渐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形成的一种新字体。古文字即便是经过整理规范的小篆,其形多由曲屈回环的线条所构成,极不便于书写,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不得不突破旧有字体的束缚而寻求一种便捷的新体。隶书遗传下来的碑刻文字很多,其中以汉《张迁碑》《曹全碑》最为著名。

汉  《曹全碑》局部

汉  《张迁碑》局部

三、草书:是指书法上有一定法度,自成体系的草写汉字。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是一种书写简捷、线条活泼、变化多姿、充满情趣的书体。章草又称隶草,是利用符号省减隶书笔画,字字独立,保存一定隶书笔意的书体。今草也称小草,是以章草为基础,结合正书发展而来。今草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草书。狂草也称大草,源于今草,是一种放纵不羁的草书。

唐   张旭《肚痛帖》

唐 怀素《论书帖》

唐  孙过庭《书谱》局部

四、行书:萌生于东汉的中后期,与楷书的萌生同时,或略早于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之上蜕化、发展而来的。到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已经被公认为是成熟行书的典范。

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唐冯承素摹本)

五、楷书:也称真书、正书,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成书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按照出现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三大系统:

1、魏晋楷书:取法魏晋,主要以小楷的形态存在。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为代表,重点是小楷。例如钟繇的《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

东晋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局部

2、魏碑。是以北魏这个时代的碑为主的一类形态,后来把这样一种形态泛化开来,凡是这一类形态的书法作品统称为魏碑风格,魏碑是隶书变为楷书后的第一个辉煌,风格千姿百态。大致包括摩崖、造像、墓志、碑版等多种形式。

《张猛龙碑》局部

《张玄墓志》局部

3、唐楷。这是典型的楷书。唐楷即指楷式完全成熟定型的隋唐主流书体,从书法角度则为通俗或者大众书体。

唐  柳公权《玄秘塔》局部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局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