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分别有哪些

2020-09-24 时事 251阅读

法治思维是指受法律规范和程序约束、指引的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层次。概括而言,法治思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一、认知判断层次,即运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认识并得出初步判断的层次。人们可以根据法律对社会中的一些行为或现象得出是否合法的判断,例如饮酒驾车是违法行为。这种层次的法治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

二、逻辑推理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得出结论乃至解决办法的层次。法律职业者的思维多为这一层次。这一层次的思维是以通过法律解决个案为主要特征。

三、综合决策层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认知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并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法治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这一层次上。

四、建构制度层次,即在前面三个层次的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抽象,从而能够通过建构或改革法律制度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最高层次的法治思维,也是高层级的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维能力的高低,应当按照对象和主体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

扩展资料

法治思维特征:

(1)权利义务相统一

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思维方式 是公民就具有的基本法律修养,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要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必须要培养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思维方式.

(2)重证据

证据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在诉讼程序中是凭借证据来认定相应事实的,并以此作为适用法律的根据,这就是重证据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证据意识,注意保存和搜集证据.

(3)讲程序

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因此,讲程序是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治思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