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数学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学期末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
1.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主要参考华师大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上)的教材和教师用书。
2. 命题针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的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 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探究能力、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能力;试题应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时代性、教育性和人文性。
4.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全面提高初一数学教学质量,以体现素质教育。
二、 试题的基本特点
1. 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导向;
2. 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3. 关注学生发展,重视数学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
4. 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5. 设计一定的结合现实情景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6. 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有效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试卷结构和题型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上)的数学期末试卷分开卷部分(20分)和闭卷部分(80分),其中开卷部分分自主部分(12分)和合作部分(8分),在期末统考前一周完成;闭卷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填空题(1~10)占20分,选择题(11~20)占20分,解答题(21~25)占40分。
四、 试题难度分布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试卷的难度分布为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30%、较难题约占10%。试题总难度系数控制在0.70以上。
五、 闭卷部分双向细目表
六、 试卷定量分析
说明:(1)其中各分数段下限分数:
(2)动态系数α的计算公式为:
α=[A等人数×6+B等人数×4+C等人数×2+D等人数×1+E等人数×(-1)]÷总人数
七、 试卷抽样分析
参加本次考试的考生全县共计8935人。在阅卷中,随机抽取了实验初中100份试卷、洪桥逸夫中学100份试卷和后洋中学100份试卷进行统计,全县难度值为0.763,各题的得分情况见下表:
八、 试卷定性分析(学生答题的主要错误及原因)
(一) 填空题(1——10题)
第6、8、9题都出现漏解现象,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4和6两小题。
出现错误的原因:(1)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思路,出现错误的学生不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学生思考问题不够全面;(3)少量学生根本不能理解题意。(4)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有偏差。
(二) 选择题(11——20题)
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15、16、17、18、20五小题。
第15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1)学生对最高次项的理解有误;(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看错题意。
第16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1)可能平时对这类问题的训练较多,学生对“数的表示”理解不够;(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把左右顺序颠倒。
第17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1)由于试卷上实物图与三视图没有分开,学生只注意了三视图,而没有知道要去看哪一个实物。(2)学生平时只注意竖放的圆柱,而对横放的圆柱不够熟悉,有部分学生是按以往的经验来解题,根本就没看清题意。
第18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1)学生对“利息税”不理解;(2)学生的计算有误。
第20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整体代入法的掌握不够,特别是中下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确实困难较大。
各选择题错误选项情况统计如下:
(三)解答题(21——25题)
出现错误较多的是第23、24、25(2)小题。
第21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计算中符号的错误是重点。
第23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能发现规律,但规律的应用有些生疏。
第24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第(3)题中加上一个条件的把握有些困难,关键是学生对平行线的识别与平行线的性质混淆,再加上与条件混淆,导致所加条件错误较多。
第25小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第(2)小题的第②部分找规律,虽然这题在学法指导中出现过,但中下学生还是不能得出有效的规律。
九、 对试卷的评价
本试卷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较好地体现了实验教材的编写意图,除了试题难度、广度极其合理以外,还在诸多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1、增加了开卷部分
传统数学试卷往往只注重考查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技能的模仿,不可能出现开卷。本试卷设计了开卷部分,完全符合数学教学目标的变化,从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巧转变为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包括学习数学的方法和学习上的合作交流能力。开卷部分中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两部分能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发挥自主探索精神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合作交流、获得信息等能力的提高。
2、联系了实际生活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卷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有经济问题(第18题),有涉及调查统计的(第22题),有涉及学习活动的(开卷的第3题),还有涉及祖国科技发展的(第3题),比较好地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试卷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3、增加了探索性、开放性问题的考查
本卷有些问题只给出问题情境,答案不唯一,使学生答题更富自主性、挑战性,考查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大大增加了此类问题的比重,这是过去数学试卷中所没有的。例如试卷的第9、10题,第22的第(4)小题,第24题的第(3)小题,第25的第(1)小题以及整个开卷部分。
4、注意了考查学生的情感、情绪体验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本卷在这方面也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例如第10题:请你用一句话说说本学期学习数学的感受。另外卷末语句、题首语句的设计也较好地发挥了试卷的教育功能。
5、建议:
(1)试题中能不能放一些结合现代科技的问题;
(2)为了能体现不同学生的发展情况,试题的分布能否增设选做题、智能题等。
十、 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学习新课标,提升新理念
进一步认真学习课标新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新探索,特别要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要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创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要让课堂去“吸引”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今后的的数学教学中,要从三方面入手:
(1)在进一步改进课堂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学会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数学知识,把数学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真正体现“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用知识联系生活”。
(2)为能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全体学生的学习,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有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引导,特别是对一些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学习“障碍”,使他们能及时跟上全体同学发展的脚步,不至于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3)以“双基”为主线,在课堂和课外适当多增加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改变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整合教材和教学方法,使教师、同学、家长三方面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2、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和处理教材之间的关系
以课程标准为教学主线,尊重教材,不能迷信教材,教材不是教学的蓝本,它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素材,是一种线索;在教学中,我们只是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2)正确把握好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自己教学的目标,合理地安排和设置教学情境。教材不可能成为教案,在备课中,可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整合教材,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用好教材,但不必要也不能过分地信赖教材。
(3)正确把握好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的关系
教学要求要服从课程目标,但不能等同;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是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阶段性的目标,不能把知识目标一步到位,也不能停留在现阶段水平,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教学的最终目标。
(4)正确把握好接受教学与探究教学的关系
初一新课程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的发展,一般都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必要每节课都使用;有些不必要进行探究的,可直接进行接受性的教学,关键是在探究教学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地进行接受教学,使这两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
3、需要高度重视的几个问题
(1)正确认识课标、教材与作业
在教学中,不能一昧地让学生学习新课程中的内容,要适当地补充一些老教材中的知识,不断充实学生的数学知识,注意数学知识的科学性,但也不能以老教材的知识点作为标准,过分地强调知识的严密性,两者相互补充,让学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理解学习数学的方法,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别外,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方式。学生所用的教辅材料不宜过多,可让学生统一一种,这样可让学生同步进行学习。
(2)要注意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
在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几个学生,要同时关注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有所变化,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3)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合理
上课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回答的问题应给予适当的评价,不必要每次都说“好”,在鼓励中带有一些促进,在否定中带有一些鼓励,给学生提出问题所在。
(4)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智力之间的关系,促使三者协调统一发展。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问题意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数学教学过程实施为思维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5)全面要求,严格训练,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应按照新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解题过程和表达格式,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
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立足点。教师应做到,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对学生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向根本任务。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数学知识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理解数学内容中普遍存在着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要结合有关内容适当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机家的伟大成就,通过实际的教学问题了解我国国情和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