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写过什么关于淮安的诗歌散文吗?有的话,请详细说说.

2020-04-17 综合 102阅读
整篇的没有,零零散散的有一些:
周恩来关于自己的出生地,最早见于1914年10月在其主编的“敬业乐群会”会刊《敬业》第1期上刊登了署名“飞飞”的长篇散文《射阳忆旧》。他思念其出生地,文章开头就写道:“淮阴古之名郡,扼江北之要冲,清时海禁未开,南省人士北上所必经之孔道也。余本浙人,自先大父为宦吴省。遂徙家而居焉。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淮人,耳所闻,目所见,亦非淮事。”
其次是1917年周恩来在其主编的并为之作序的《南开学校第十次第二组毕业同学录》上所载的小传《周君恩来》中,开头明确写着:“君字翔宇,号飞飞,浙江会稽人,自大父宦于吴,遂徙居焉;君生于淮安,六月而孤,承嗣寡母陈……”
再其次是在1946年9月周恩来在南京灵谷寺会见美国《纽约时报》驻南京记者李勃曼,谈个人身世的纪录中十分明确地说:“我的家近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也是师爷。到了祖代,两家搬到江苏淮阴、淮安当县官,因此结了姻亲。我便生在淮安,那是1898年。”
以上都是存在档案馆的珍藏史料,刊载《射阳忆旧》的《敬业》第一期和《南开学校第十次第二组毕业同学录》都是南开大学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周恩来和美国记者李勃曼的谈话记录》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现作为开篇收录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周恩来自述》一书中。
周恩来《射阳忆旧》一文中的射阳,即今天的楚州。据史书上第一次楚州境内有县级建制的记载,秦朝统一天下,在淮河以南的地方设置的县,按照“河之南属阳、河之北属阴”的日照规律,定名为淮阴县。这篇散文开头的一句“淮阴古之名郡”,是依照“信而好古”的风气,称其家乡为“淮阴”。射阳的一名的由来是汉武帝元狩6年(公元154年)从淮阴县的东南一块地方被划出来,建立一个新县,因地处射水之北,即命名为射阳县(即今天的绿草荡、马家荡水域,又名射阳湖)与今天盐城市的射阳县是两码事。由此可见,伟人周恩来对家系的人文掌故是很熟悉、很有感情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少游江淮,纵览名胜”,“回首旧对风景,不觉物换星移”。
“大父为宦吴省,遂徙家而居焉”。大父即祖父。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篇。为宦即为官。吴省即古称的江苏省。东汉时江苏省为吴郡地,后因别称吴。据现在掌握的史料,周恩来的祖父周骏龙又名攀龙,后更名起魁,字云门(云门是他常用的),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六月二十七日(即公元1844年8月10日),他的官职,有两种记载:一是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编的《泗阳县志》所记:“周云门,浙江绍兴人。光绪二十一年任知县”。光绪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周云门时年51岁)。泗阳县在清代为桃源县,民国三年因与湖南桃源县同名,改为泗阳县。二是1894年周龢鼐、1897年周嵩尧、1901周嘉琛三人中举资料(类似今天中考高考履历表)中都载:周起魁“代理安东(即涟水)、阜宁、桃源县(即泗阳县)等县知县。海州(即今连云港)直隶知州。”知州与知府相当,为五品官。
周恩来祖辈迁住淮安的时间,现据征集到的周家购房契约证明,周宅是于清道光十九年(即公元1839)以260两白银买的胡干臣家的,买主为“周名下”,中人为张、尹、陆、金、王姓五人。由此可见,从周恩来祖辈到周恩来已是第四代,到周恩来出生时已59年。按照传统习俗,住在一地三代就为籍贯。
“全住在淮城”的大家庭
作者:徐忠
周恩来童年时代的大家庭情况如何?过去虽作过许多调查访问,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都没能弄清真实情况。经过研读周恩来《旅日日记》中的1918年2月13日的一则日记,使我们对周家这个“大家庭”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则日记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回忆了住在一起的大家庭:“想起从前十几年前的事情,一家子好好的全住在淮城。众位伯伯跟前的哥哥、弟弟、姊姊、妹妹,全都是在一个门里头,每天在一起儿玩,有时候恼了,有时候好了,说不尽的好处。”
二是回忆了家庭成员的变迁:“那时候离家最早的要算是二伯同二妈妈,其次就是六伯同六妈妈搬到清江去,随后干爹同干娘领着娘和我也搬到清江去住。不过一年,三伯是接着三妈往奉天去。四妈去世了,大姊同着几个弟弟又死了,接着,八伯同八妈也到清江。不上半年,干娘就一病不起。过年夏天,娘又下世了。那时我们这一支子是丧事接连不断,可算是悲惨极了!到了秋天,四伯往奉天去,干爹往湖北去,我们回到淮城。不到二年,我就出来了。”
三是离开淮城后对家人的思念:“这几年来,五伯同八伯先后去世,各房头东迁西移,在淮城的也没有几个人了。如今有在南京的,有在奉天、黑龙江的,有在北京、天津的,分散各处,全无一定。想起来真是人事变迁不可测了。亲戚间各位姑姑十几年间去世的有六姑、五姑、十姑,现在存的也就剩大姑、四姑、七姑,四个人了。兄弟间按着数目算,应该有三十多人,现今算起来,也仅仅的十二个人了。姊姊是没有了。妹妹二个,还有一个已经出嫁,有了孩子。再过十年,等我学成的时候,又不知变成什么样子呢。”
从这段日记中,我们了解到周恩来童年时代的住在淮城的大家庭,是按传统的大排行同住在一起的,也就是同一个祖父的三代人为一大家。例如周恩来按大排行的堂姐妹,据当时健在的其堂伯周嵩尧1951年11月25日写的《周恩来亲属》一份材料中,有这样的说明:“从堂姐妹尚有九房之女四人,夫家姓名不详,年皆三四十外……五房有一女,年近50,……算起来是堂妹。”周恩来父辈的伯伯、叔叔,贻字辈共有12人。据现有资料对号,“离家最早的”二伯父,即是二祖父周昂骏次子周贻康;六伯即周昂骏之子周嵩尧;干爹即生父周贻能(因周恩来是过继抱养才对生父母称干爹、干娘),干娘即生母万氏,娘即嗣母陈氏;三伯父即伯父周济渠;四妈即四伯周贻赓之妻;八伯即伯父周贻奎;八妈即杨氏;“各位姑姑”,现在只知道周晋侯之女周桂珍是周恩来堂姑母,别的不了解。
由此我们联想到对于周恩来家的世系表,尤其是父辈的伯、叔、姑和同辈的堂兄弟姐妹成员,应该进一步找周家后代访谈,以弄清周恩来大家庭中的有关成员的历史真实情况。
徐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