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起源远早于儒学的形成,但就保存下来的文学遗产来看,儒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认为“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作文害道”。儒学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学最显著、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文学为政治教化服务。
儒学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但儒学的思想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尧舜
时代,即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时期。孔子的儒学继承了尧舜以至周公的宗法思想,并且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封建制的内容。先秦时期的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到了汉代儒学成了经学的支柱,政治色彩逐渐浓厚。魏晋南北朝时期此迹没的儒学则受了玄学的影响。发展到宋明,则形成了儒、释、道互相渗透交融的宋明理学。清代则形成了封建社会末期的集大成的清代儒学。近代的儒学,因受西学的影响,也有自己的特点。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但作为中国文化中一种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其核心并未改变。儒家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本”。儒家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中。而对中国文学产生影响的,恰恰是儒学中这些最具本质意义的东西。
文学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后起的模糊概念。最初与它有关的只有“文”这个字。在先秦儒家眼中,
不但五经六艺州兄、诸子著述是文,而且个人的操守德行和国家的礼乐刑政也都是文。儒家的广义文学观把纯文学诗词歌赋之外的所有文章都划入文学范畴,从而形成中国的杂文学体制。“人文”范围宽广,“观人文”的目的是“化成天下”。这就引出了最早的政治功利主义。孔子论诗》,指出他们具有“兴、观、群、怨”的作用,因而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荀子论《乐》强调“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于是提出以乐“制欲”而达到天下“大齐”“合同”的理想。
中国文学森纳的起源远早于儒学的形成,但就保存下来的文学遗产来看,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从作家的创作追求到读者的审美取向,都受到儒学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家的文学观
文与道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中心间题之一。历代学者对于“道”的解释并不一致。但
“道”对于“文”而言,永远处于中心、主宰的地位。而且究其实质,所有的“道”都离不开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儒家对文与道关系的论述,体现了儒家的文学观。
1.文以明道
2.文以载道
3.作文害道
儒学关于“文”与“道”关系的理论,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文学观。其崇理抑情、重道轻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历代崇尚自然的文学家的批评,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两条线索、两种主张的矛盾,归根结底是重伦理与尚自然两种价值观在文学领域相互斗争的反映。
二、儒学对文学的影响
1.儒学成为文学的重要内容
2.文学为政治教化服务
总之,儒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在文学中形成子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同时又带来一定程度的抑制和制约,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自然发展。